├── .gitignore ├── 2013.10.30-EvilGoogleOHA.html ├── 2013.10.30-EvilGoogleOHA.md ├── 2014.4.6-MajorityOfConcillorsAndMajorityOfPublicOpinion.html ├── 2014.4.6-MajorityOfConcillorsAndMajorityOfPublicOpinion.md ├── 2016.1.7-HowToRejectPolicyAsAChinese.html ├── 2016.1.7-HowToRejectPolicyAsAChinese.md ├── 2016.4.17-TwoChallengesForTaiwanese.html ├── 2016.4.17-TwoChallengesForTaiwanese.md ├── 2017.10.11-a-way-for-rmb-escaping-inspired-by-shopee.html ├── 2017.10.11-a-way-for-rmb-escaping-inspired-by-shopee.md ├── 2017.12.5-legal-bad-boss.html ├── 2017.12.5-legal-bad-boss.md ├── 2018.1.12-legal-overclocked-work.html ├── 2018.1.12-legal-overclocked-work.md ├── 2018.1.19-logic-gate-mono-card.html ├── 2018.1.19-logic-gate-mono-card.md ├── 2018.1.27-legal-low-paid-job.html ├── 2018.1.27-legal-low-paid-job.md ├── 2018.11.21-the-religional-meaning-of-voting.html ├── 2018.11.21-the-religional-meaning-of-voting.md ├── 2018.11.23-the-psychology-effect-of-the-religional-meaning-of-voting.html ├── 2018.11.23-the-psychology-effect-of-the-religional-meaning-of-voting.md ├── 2018.7.5-roof-design-for-leaking-water.html ├── 2018.7.5-roof-design-for-leaking-water.md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html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md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 ├── 1.jpg ├── 2.jpg ├── 3.jpg ├── 4.jpg └── 5.jpg ├── 2020.3.23-talk-to-people-by-hurt.html ├── 2020.3.23-talk-to-people-by-hurt.md ├── 2021.11.23-tired-of-taking-care-of-one-children-then-take-two.html ├── 2021.11.23-tired-of-taking-care-of-one-children-then-take-two.md ├── 2021.11.6-avoid-neutral.html ├── 2021.11.6-avoid-neutral.md ├── 2021.12.26-shishang-visit-note.html ├── 2021.12.26-shishang-visit-note.md ├── 2022.1.14-why-one-drink-minimum.html ├── 2022.1.14-why-one-drink-minimum.md ├── 2022.1.18-full-vaccined-isnt-perfect.html ├── 2022.1.18-full-vaccined-isnt-perfect.jpg ├── 2022.1.18-full-vaccined-isnt-perfect.md ├── 2022.1.31-democracy-cant-help-the-women.html ├── 2022.1.31-democracy-cant-help-the-women.md ├── 2022.2.4-sorted-array.html ├── 2022.2.4-sorted-array.md ├── 2022.2.6-a-way-to-cut-indian-jujube.html ├── 2022.2.6-a-way-to-cut-indian-jujube.md ├── 2022.2.6-a-way-to-cut-indian-jujube.png ├── LICENSE ├── README.md ├── index.html ├── index.md ├── me.jpg ├── publish.pl └── style.css /.gitignore: -------------------------------------------------------------------------------- 1 | .* 2 | -------------------------------------------------------------------------------- /2013.10.30-EvilGoogleOHA.html: -------------------------------------------------------------------------------- 1 | 2 | 邪惡 Google 的 OHA (Open Handset Alliance)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3.10.30

邪惡 Google 的 OHA (Open Handset Alliance)

20 | 21 |

從這篇文章, 開源 Android 名存實亡:看 Google 巧妙地奪回 Android 所有權 裡讀的, 覺得 Google 的 Open Handset Alliance(OHA) 是個邪惡非常的東西「一個與 Android——Google 的 Android 達成協議的公司聯盟,按照協定,未經 Google 允許,各公司皆不得生產相關 Android 設備。」

22 | 23 |

如果加入了, 公司就只能生產 Google 允許你生產的 Android 機器 (例如說就不能生產 Amazon 的 Kindle); 如果不加入, 就不能得到 Google 的閉源服務的授權 (包括 GMail, GMap, 訊息推播, In app purchase, Location API (打卡用?), Google Play (app store).. 我不知道只是不能預載, 還是根本就不能裝.. 不過一般使用者如果沒有預載好 Google Play, 要裝它們的難度有點高, 應該實際上就是完全不能裝了?)

24 | 25 |

如果這些描述是真實的, 再對照 Google 的 company philosophy 來看, 第6.點: 「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真是非常諷刺. 雖說什麼是 evil 的標準他是可以自己定義, 不過如果從 google 的標準來看這不算 evil 的話, 用同樣的標準來看, 一般說是邪惡帝國的微軟在 PC 時代就沒有邪惡過了... wwww

26 | 27 |

稍微查證一下.. 對於文章內 google 把服務從開源轉閉源的部分應該沒什麼好懷疑的, 而 OHA 規定的部分, 從 OHA 的網站 上是沒看到相關規定, 好像約定都是私下簽的, 表面上看不到? 用 google 的服務(咦? XD) 找了一下「Acer 阿里雲 OHA」有找到一些那時的新聞和評論, 講的是 google 以「解除Android的合作與相關技術授權」來逼迫 Acer 不准推出搭配阿里雲的手機, 有趣的是新聞都沒有提到 OHA, 但是留言和論譠評論裡面都在講 OHA, 是新聞怎樣被禁聲不准提 OHA 嗎? orz

28 | 29 |

我覺得 OHA 的限制如果只是涵蓋到單獨的一支機器本身, 類似微軟硬體認證那樣, 只是檢驗並打上一個憑證, 用 google 宣稱的為了維持使用者體驗的水準還說得過去, 但如果是去限制人家整間公司, 由 OHA 作為互斥壁壘(鐵幕?)來阻礙進步, 就非常粗暴而邪惡了...

30 | 31 |

表面上看 google 宣稱的理由有道理: 阿里巴巴不在 OHA 裡面, 他利用了 OHA 成員的努力成果, 所以 Acer 不可以出搭配阿里雲的手機. 這裡隱性假設了 OHA 成員的努力都是完全只願貢獻給 OHA 其他成員獨享的, 所以只有 OHA 的成員才能享受 OHA 成員的貢獻. 只是這種獨厚 google 的規定 (因為規格標準由 google 定, 誰能加入 OHA 也是 google 說了算, 所以 google 在 OHA 有絕對的 admin op 權限), 別的成員應該是含著淚簽下去的吧~

32 | 33 |

OHA 就像石頭湯故事裡的石頭, 滾進越來越多廠商, 讓原本還不會哭的外界廠商也開始流淚簽進去... 初期只有貪圖 Google 閉源服務的廠商需要加入, 後來是如果你不加入, 就找不到有力的沒加入的廠商可以合作.... wwww

34 | 35 |

現在 OHA 之外的廠商應該就是阿里巴巴這種大陸的公司, 還有 Amazon 了, 聽說三星也很努力一直有準備 plan B, 可是實力(領域比較遠)不太行 XD

36 |
home
57 | -------------------------------------------------------------------------------- /2013.10.30-EvilGoogleOHA.md: -------------------------------------------------------------------------------- 1 | # 邪惡 Google 的 OHA (Open Handset Alliance) 2 | 3 | 從這篇文章, [開源 Android 名存實亡:看 Google 巧妙地奪回 Android 所有權](http://techorange.com/2013/10/24/googles-iron-grip-on-android/) 裡讀的, 覺得 Google 的 Open Handset Alliance(OHA) 是個邪惡非常的東西「一個與 Android——Google 的 Android 達成協議的公司聯盟,按照協定,未經 Google 允許,各公司皆不得生產相關 Android 設備。」 4 | 5 | 如果加入了, 公司就只能生產 Google 允許你生產的 Android 機器 (例如說就不能生產 Amazon 的 Kindle); 如果不加入, 就不能得到 Google 的閉源服務的授權 (包括 GMail, GMap, 訊息推播, In app purchase, Location API (打卡用?), Google Play (app store).. 我不知道只是不能預載, 還是根本就不能裝.. 不過一般使用者如果沒有預載好 Google Play, 要裝它們的難度有點高, 應該實際上就是完全不能裝了?) 6 | 7 | 如果這些描述是真實的, 再對照 [Google 的 company philosophy](http://www.google.com/about/company/philosophy/) 來看, 第6.點: 「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真是非常諷刺. 雖說什麼是 evil 的標準他是可以自己定義, 不過如果從 google 的標準來看這不算 evil 的話, 用同樣的標準來看, 一般說是邪惡帝國的微軟在 PC 時代就沒有邪惡過了... wwww 8 | 9 | 稍微查證一下.. 對於文章內 google 把服務從開源轉閉源的部分應該沒什麼好懷疑的, 而 OHA 規定的部分, 從 [OHA 的網站](http://www.openhandsetalliance.com/) 上是沒看到相關規定, 好像約定都是私下簽的, 表面上看不到? 用 google 的服務(咦? XD) 找了一下「Acer 阿里雲 OHA」有找到一些那時的新聞和評論, 講的是 google 以「解除Android的合作與相關技術授權」來逼迫 Acer 不准推出搭配阿里雲的手機, 有趣的是新聞都沒有提到 OHA, 但是留言和論譠評論裡面都在講 OHA, 是新聞怎樣被禁聲不准提 OHA 嗎? orz 10 | 11 | 我覺得 OHA 的限制如果只是涵蓋到單獨的一支機器本身, 類似微軟硬體認證那樣, 只是檢驗並打上一個憑證, 用 google 宣稱的為了維持使用者體驗的水準還說得過去, 但如果是去限制人家整間公司, 由 OHA 作為互斥壁壘(鐵幕?)來阻礙進步, 就非常粗暴而邪惡了... 12 | 13 | 表面上看 google 宣稱的理由有道理: 阿里巴巴不在 OHA 裡面, 他利用了 OHA 成員的努力成果, 所以 Acer 不可以出搭配阿里雲的手機. 這裡隱性假設了 OHA 成員的努力都是完全只願貢獻給 OHA 其他成員獨享的, 所以只有 OHA 的成員才能享受 OHA 成員的貢獻. 只是這種獨厚 google 的規定 (因為規格標準由 google 定, 誰能加入 OHA 也是 google 說了算, 所以 google 在 OHA 有絕對的 admin op 權限), 別的成員應該是含著淚簽下去的吧~ 14 | 15 | OHA 就像石頭湯故事裡的石頭, 滾進越來越多廠商, 讓原本還不會哭的外界廠商也開始流淚簽進去... 初期只有貪圖 Google 閉源服務的廠商需要加入, 後來是如果你不加入, 就找不到有力的沒加入的廠商可以合作.... wwww 16 | 17 | 現在 OHA 之外的廠商應該就是阿里巴巴這種大陸的公司, 還有 Amazon 了, 聽說三星也很努力一直有準備 plan B, 可是實力(領域比較遠)不太行 XD 18 | -------------------------------------------------------------------------------- /2014.4.6-MajorityOfConcillorsAndMajorityOfPublicOpinion.html: -------------------------------------------------------------------------------- 1 | 2 | 過半數的民代 = 過半數的民意? -- 膨脹的權力槓桿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4.4.6

過半數的民代 = 過半數的民意? -- 膨脹的權力槓桿

20 | 21 |

先用商業模式來作例子:

22 | 23 |

如果我擁有一間公司 51% 股權,我可以完全控制一家公司。理論上我應該要出這間公司資本額 51% 的錢。我錢出得最多,所以事情都是我說了算。

24 | 25 |

如果我用一間控股公司來控制這間公司,這控股公司擁有這間公司 51% 股權,那麼這控股公司就可以完全控制這間目標公司。而我,如果擁有這控股公司 51% 股權,我就可以完全控制這間控股公司,然後再完全控制這間目標公司。這時候,我出的錢只需要 51% × 51% = 26%

26 | 27 |

如果我在這間控股公司背後再加一層控股公司,我需要出的錢可以再乘以 51%。如果再再加一層,我出的錢就算不到 9% (實際上只需要 7%),仍能完全控制這間目標公司。完全控制的意思是說,當面對決策的時候,就算金額總數佔資本額 93% 的其他出資者的意見一致,而且一起反對我,這公司要如何走,依然是我說了算。(按:以數學語言來說,對任意給定的正數門檻,就存在一個足夠多的層數,使得要完全控制一間公司實際必須擁有的股權比例可以小於這個給定的門檻。這個叫作「要控制一間公司所必須擁有的股權比例趨近於0」。對吧對吧!高等微積分是這樣教的對吧!)

28 | 29 |

舉一個比較有 fu 的虛構例子 (如果名字有雷同既視感,就當是巧合吧!) 30 | 有一家叫作立法院的公司,其股權分為 113 股,其中 1 股為公司庫藏股,另外有 65 股由中國國民黨控股公司所持有;中國國民黨公司背後是國民黨全代會公司,下一層是中央委員會公司,再下一層是中常會公司,然後中常會公司的董事長姓馬。

31 | 32 |

會產生這樣 7% 控制全局的荒謬感,是因它累積了每一步化零為整時所產生的誤差。從原始設計的精神來看,我們希望佔比較大股份的聲音可以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希望絕對多數的股份可以有絕對的控制力 (我是說商業,不是說民主),然而透過控股公司一層一層操控的時候,每一層都會經歷意見的化零為整。因為公司是一個整體,儘管內部可能有各種不同的意見,最後吵架決議完,對外只能剩下一個聲音,所以就會有一個四捨五入的動作。如果不考慮控股公司,只作一次四捨五入,我們可以保持多數仍然是多數;然而作了好幾層巧妙設計的四捨五入之後,每一層都鬥掉一部分反對聲音,最後勝出的就有可能是極少數的意見了。

33 | 34 |

以上都是商業的遊戲規則,而在政治權力這邊,情況是更複雜的。例如說,每一個國民黨立委都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脫黨表態,冒著黨紀或是下屆不被提名參選的風險,選擇下一屆以無黨籍身份跟到時候黨內提名的人選競爭 (1992年的趙少康有這樣的能耐)。這邊立委們要考慮的其實不是該選區 51% 的民意,而是該選區 51% 的選票,要考慮能否動用國民黨的經費,國民黨內明星的站台支持,還有他以前如果有贓過的話會不會被目前實際由國民黨主席控制的東廠特偵組追殺等等。而我們要考慮的,是台灣有幾個當年的趙少康。

35 | 36 |

我們也不能輕率籠統地說「儘管如此,選民當初也是經過考慮評估過這些問題之後,仍然決定把票投給現在的這些代表的」。以 7% 出資就能控制整間公司的機制,這種顯而易懂的遊戲規則就已經不是大部分的人都想過的了,而有去理解沒有明說的政治權力規則的選民,只會更少的。這是代議民主與生俱來的缺陷,我不是說因此我們要完全以直接民主來摒棄代議民主,但是我們不能假裝代議民主沒有這個問題,也不能假裝這個問題不嚴重。

37 | 38 |

過半數民代 = 過半數民意?這不是一條不容懷疑的鐵則。它有時候是,而且我們也希望它是,但我們要記得它有時候會失靈。所以我們不能直接拿它作為立論的基礎,想應用它的話,需要先更細膩地量化分析它背後每一層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沒有去細算這其中每一層的每一因素的影響力還深度倚賴這假設而作出的結論,其推論過程就是錯的,如果結論正確,那是矇對的。

39 | 40 |

註:我這裡沒有主張太陽花學運就代表過半數民意,民意到底如何需要另外去參考題目中立的民調。

41 |
home
62 | -------------------------------------------------------------------------------- /2014.4.6-MajorityOfConcillorsAndMajorityOfPublicOpinion.md: -------------------------------------------------------------------------------- 1 | # 過半數的民代 = 過半數的民意? -- 膨脹的權力槓桿 2 | 3 | 先用商業模式來作例子: 4 | 5 | 如果我擁有一間公司 51% 股權,我可以完全控制一家公司。理論上我應該要出這間公司資本額 51% 的錢。我錢出得最多,所以事情都是我說了算。 6 | 7 | 如果我用一間控股公司來控制這間公司,這控股公司擁有這間公司 51% 股權,那麼這控股公司就可以完全控制這間目標公司。而我,如果擁有這控股公司 51% 股權,我就可以完全控制這間控股公司,然後再完全控制這間目標公司。這時候,我出的錢只需要 51% × 51% = 26% 8 | 9 | 如果我在這間控股公司背後再加一層控股公司,我需要出的錢可以再乘以 51%。如果再再加一層,我出的錢就算不到 9% (實際上只需要 7%),仍能完全控制這間目標公司。完全控制的意思是說,當面對決策的時候,就算金額總數佔資本額 93% 的其他出資者的意見一致,而且一起反對我,這公司要如何走,依然是我說了算。(按:以數學語言來說,對任意給定的正數門檻,就存在一個足夠多的層數,使得要完全控制一間公司實際必須擁有的股權比例可以小於這個給定的門檻。這個叫作「要控制一間公司所必須擁有的股權比例趨近於0」。對吧對吧!高等微積分是這樣教的對吧!) 10 | 11 | 舉一個比較有 fu 的虛構例子 (如果名字有雷同既視感,就當是巧合吧!) 12 | 有一家叫作立法院的公司,其股權分為 113 股,其中 1 股為公司庫藏股,另外有 65 股由中國國民黨控股公司所持有;中國國民黨公司背後是國民黨全代會公司,下一層是中央委員會公司,再下一層是中常會公司,然後中常會公司的董事長姓馬。 13 | 14 | 會產生這樣 7% 控制全局的荒謬感,是因它累積了每一步化零為整時所產生的誤差。從原始設計的精神來看,我們希望佔比較大股份的聲音可以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希望絕對多數的股份可以有絕對的控制力 (我是說商業,不是說民主),然而透過控股公司一層一層操控的時候,每一層都會經歷意見的化零為整。因為公司是一個整體,儘管內部可能有各種不同的意見,最後吵架決議完,對外只能剩下一個聲音,所以就會有一個四捨五入的動作。如果不考慮控股公司,只作一次四捨五入,我們可以保持多數仍然是多數;然而作了好幾層巧妙設計的四捨五入之後,每一層都鬥掉一部分反對聲音,最後勝出的就有可能是極少數的意見了。 15 | 16 | 以上都是商業的遊戲規則,而在政治權力這邊,情況是更複雜的。例如說,每一個國民黨立委都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脫黨表態,冒著黨紀或是下屆不被提名參選的風險,選擇下一屆以無黨籍身份跟到時候黨內提名的人選競爭 (1992年的趙少康有這樣的能耐)。這邊立委們要考慮的其實不是該選區 51% 的民意,而是該選區 51% 的選票,要考慮能否動用國民黨的經費,國民黨內明星的站台支持,還有他以前如果有贓過的話會不會被目前實際由國民黨主席控制的東廠特偵組追殺等等。而我們要考慮的,是台灣有幾個當年的趙少康。 17 | 18 | 我們也不能輕率籠統地說「儘管如此,選民當初也是經過考慮評估過這些問題之後,仍然決定把票投給現在的這些代表的」。以 7% 出資就能控制整間公司的機制,這種顯而易懂的遊戲規則就已經不是大部分的人都想過的了,而有去理解沒有明說的政治權力規則的選民,只會更少的。這是代議民主與生俱來的缺陷,我不是說因此我們要完全以直接民主來摒棄代議民主,但是我們不能假裝代議民主沒有這個問題,也不能假裝這個問題不嚴重。 19 | 20 | 過半數民代 = 過半數民意?這不是一條不容懷疑的鐵則。它有時候是,而且我們也希望它是,但我們要記得它有時候會失靈。所以我們不能直接拿它作為立論的基礎,想應用它的話,需要先更細膩地量化分析它背後每一層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沒有去細算這其中每一層的每一因素的影響力還深度倚賴這假設而作出的結論,其推論過程就是錯的,如果結論正確,那是矇對的。 21 | 22 | 23 | 24 | 註:我這裡沒有主張太陽花學運就代表過半數民意,民意到底如何需要另外去參考題目中立的民調。 25 | -------------------------------------------------------------------------------- /2016.1.7-HowToRejectPolicyAsAChinese.html: -------------------------------------------------------------------------------- 1 | 2 | 身為一個中國人,可以如何反對不認同的政策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6.1.7

如果你是中國人,或將來可能會 (自願或非自願) 成為中國人,或對中國事務有興趣的人,這篇可以參考一下~ 如果發現我文中有什麼資料錯誤或論點邏輯有問題,或是想幫我修正的話,歡迎用 github issue 或 pull request 跟我討論喔~

20 | 21 |

身為一個中國人,可以如何反對不認同的政策

22 | 23 |

身為中國人,難免也會遇到政府推行了自己覺得不認同的政策,我 survey 了一些可能可以用來反應、反對、或進而改變它的方法。

24 | 25 |

這些方法可分為體制內與體制外,我先講體制外的部分..

26 | 27 |

體制外的方法

28 | 29 |

體制外的方法,利用各種抗議方式,衝撞規定、影響政府運作、影響事外人民的生活,以引起廣泛注意,來逼迫政府正視面對處理。例如說比較低強度的有台灣野百合運動、關廠工人抗爭,或是比較高強度的美國德州人民持槍聚集與美國聯邦警察對峙以保護牛隻,這些是最後得到滿意結果的例子。

30 | 31 |

然而體制外的方法在中國是無效的。無論是比較低強度的抗爭像是香港雨傘花佔中,或是廈門反PX抗爭,都沒有對政府的決策有任何影響,改變的只有政府更高強度的維穩舉措;或是比較高強度的抗爭方式像是藏人自焚或維吾爾人的自殺炸彈,也都沒能改變政府原本的政策方向一點。

32 | 33 |

政府與抗議民眾誰對誰錯,或是誰的責任佔比大一點,是有討論空間。不過總之,體制外的抗爭方式在國外偶爾是有用的 (也是有最後結果無效的抗議活動),但是中國,卻是一定沒有用的.. 在國外,原本事外的民眾有可能會傾向贊同反抗者的一方;而在中國,反抗者在事外人民的眼中只會身敗名裂,他們是社會的亂源,並且要揹負著造成維穩力度增加的罪名。作為反抗者,你失去的不只是目的沒有達到以及直接相應的因為衝撞而造成的傷害或刑罰,你還會失去身邊親戚鄰居朋友的支持。體制外的反應方法在中國不算是可選擇的路。

34 | 35 |

體制內的方法一 - 上訪

36 | 37 |

在中國體制內也有設計一些反應的方法。一個已知的方式是「上訪」,依據中國憲法41條:

38 | 39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
 40 | 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41 | 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
 42 | 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43 | 
 44 | 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
 45 | 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46 | 
 47 |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
 48 | 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49 | 
50 | 51 |

實際上所有的各級官員私心都不歡迎上訪行為,他們在自己權力範圍內設計了非常繁複的上訪手續以阻撓人民上訪,有些會恐嚇、毆打上訪人,有些地方的政府會找出有上訪傾向的人列為「高危上訪人員」加以監控。

52 | 53 |

實行上訪的時候,接受上訪的人可以隨自己的意思決定要不要處理,如果你上訪的對象就是你想反對的人,他當然不會理你,所以你要越級上訪.. 只不過越級上訪是中國的倫理大忌,也不符合官僚們的集體利益,通常會被打回票。而就算經過了層層關卡,順利被受理了,通常最後還是要再責成地方政府處理,也就是你原本想反對的人處理,他可能會處理問題,但更可能會處理你.... 在上訪以前,他可能還搞不清楚是誰在反對他;在上訪之後,你這個目標就明顯了。

54 | 55 |

一次很有名的上訪叫作「425上訪事件」,1999 年 4 月 25 日一萬名法輪功學員聚集到北京上訪,希望政府結束一些他們覺得不合理的對待。當天和平離去了,然而事後政府對部分參與上訪的人展開訊問,最後最後中國政府定調法輪功為邪教。這次上訪事件,就是法輪功遭遇一切迫害的起點...

56 | 57 |

上訪的風險很大,後果難以評估於一個有限的範圍之內。動用它大概是一時激憤沒有想清楚後果或是需要抱著必死的決心,應該也不算是一般能用的方法。

58 | 59 |

體制內的方法二 - 人民代表

60 | 61 |

體制裡的反應方式還有民選的人民大會代表。在中國,最基層的地方代表是民選的;然後往上層一級的代表是由下一級代表互選產生。既然最底層是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理論上一定程度能反應民意。

62 | 63 |

只不過實際上各級人民大會開會前,會先開各級的共產黨會前會,幫人民大會決定好討論事項與結論,以及如果要互選代表的話,人選也會先幫忙指定好。根據目前為止的記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最高層的人民大會) 從來沒有反對過行政或司法機關的任何政策。

64 | 65 |

所以透過人民大會代表,雖然誰當代表反應著民意,但對於實際的議案或上層代表人選,都沒有用處,唯一有作用的影響來自共產黨。

66 | 67 |

體制內的方法三 - 共產黨黨員

68 | 69 |

共產黨的組織設計精神是依據列寧的「民主集中制」(台灣翻譯為「民主集權制」),集中制指的是黨紀律在組織裡要貫徹一致,上對下發佈的命令有絕對的約束力,下層組織與黨員要完全服從上層的旨意。而這裡民主指的是黨內高層要提供下層黨員可以討論批評提案的機會,下層黨員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在黨內安排的適當管道表達,但是不允許自己宣傳或倡議 (無論是在黨內或黨外)。

70 | 71 |

中國共產黨內實際對應的組織:總書記(現在是習近平) > 中央政治局常委 > 中央政治局 > 中央委員會 > 全國黨代表大會。總書記與政治局常委與中央政治局的成員的是由黨領導階層決定,然後再作儀式性投票通過;中央委員會的候選人是由政治局決定,然後全國黨代表大會再投票。但無論怎麼投,一定都會在中央政治局選定的人選裡,因為所有候選人都是他們提名的。

72 | 73 |

在這結構裡,上頭決定的結論,沒有任何機制可以擋下它,唯有討論中上層自己改變心意才能改變結論,此外,反對的意見就只能在下層小聲地說說而已。

74 | 75 |

體制內的方法三..之番外篇

76 | 77 |

實務上另有一些機會,因為那些高層人物不會只有黨領導一個身份,他通常還會有家人,親友,派系夥伴,或是與之合作的企業集團 (在以前毛澤東,鄧小平還在的時候,還有類似太上皇這樣無職務但權威無上的角色存在;江澤民也算是,只是目前快要被滅了),在黨制度之外會有一些不在台面上的政治與金錢資源供給的牽扯。共產黨規定黨內不可以有小圈圈或是派系等次級團體,不過實際上是有的,而且知名。從這些角度出力,可以影響改變這些高層作決定,這也是而實務上權力鬥爭的動能來源。嗯.... 所以近代中國有諺語「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如果你的後台硬,那遇到你反對的政策就還有這一條反應的機會,但如果假設你是廣大沒有背景的人民的話,那你應該沒有這個機會。

78 | 79 |

其實這一條路的存在,比不存在還糟糕。

80 | 81 |

政府永遠不會錯

82 | 83 |

中國的制度裡沒有反對政策的管道,這不是設計失誤漏掉了,而是基於「政府永遠不會錯」的設計。這不是一句反諷的話,這是中國政府制度的設計思維。

84 | 85 |

假設我們可以把所有人民依智力排序,90% 的人比前 1/10 的人笨。嗯,這雖然是廢話,不過基於類似的想法,全體所有人平均為國家作出來的決定,一定比不上見地最好的前 1/10 的人所作的決定。所以列寧覺得民主是一群笨蛋平均作決定,不是好的政治體制;好的政治體制,應該由能力最好的一小群菁英們為大家作決定,帶領國家前進。

86 | 87 |

菁英作的決定,至不濟也比民眾的決定高明,也許每一個身為菁英的個人難免也會出錯,但可以由一樣優秀或更優秀的菁英們挑出來修正即可。制度設計上著力於讓這個菁英群不會作出錯誤的決定,就不用在另一面留下讓一堆無知民眾來亂的反應機制。反正民眾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88 | 89 |

這一套思維就是中國政府組織設計的精神,這思維裡面的菁英,對應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只佔全國人口 6% 的黨員,正常管道來說不是隨便人想要就可以入黨,只有足夠優秀,而且思想純正的人才可以進去。而黨內組織的高層,自然就是菁英中的菁英了。那麼,下層對上層的意見,對上層來說只有參考性質而沒有強制力也就理所當然了。匯聚再多庸材 (相對於菁英中的菁英來說) 的共同意見,也不會比天才高明。每一位高層個人也許偶爾會犯錯,但是同樣優秀的高層們互相提點,這一個菁英整體所作的決定,不會出錯。

90 | 91 |

偶爾跟中國的朋友聊天,其中有些 (不是全部,但比例比在台灣高很多吧) 朋友的思想就是:國家會好好保護你,共產黨會好好照顧你,就像你的父母一樣,如果你不聽話,他也會帶著關愛來教訓你。然後你要愛你的國家,愛共產黨。共產黨是國家裡的菁英所組成,他們知道國家應該往哪裡走,知道人民應該怎麼作。如果人民有不同的意見,那是人民的見識水平不夠,應該要按捺下來,乖乖聽從菁英的指示,以後見識增廣了就會懂了。體制內沒有對抗方式很合理,而體制外的對抗,只有不文明不進步的野蠻人才會做..

92 | 93 |

政府永遠不會錯,如果有錯,那一定是你有錯。

94 | 95 |

不一樣的價值觀

96 | 97 |

在台灣生活的朋友,有一些覺得不錯、而且很重要的概念,在中國這一套價值觀裡面其實是不重要、或是沒有那麼正面,或是對同一個詞採取不一樣的解讀。如果你有和中國的朋友筆戰的經驗,也許你有經驗過有時候你拿一些話諷刺對方,對方似乎沒有感受到諷刺,還以為你是在恭維他。這其實是因為基本的價值觀不同,使得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環境裡有了不同的評價。

98 | 99 | 139 | 140 |

同一個概念在不同的脈絡價值觀裡面,會有不一樣的地位評價是很正常的。而我們自己該思量的,是想想自己,依據自己的個性喜好,能不能接受這樣的價值觀。如果要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你最好打從心底接受這一套價值觀;如果不能接受這一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而且又必須生活其中的話,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141 | 142 |

可能的弱點與實際上的表現

143 | 144 |

菁英治國主義非常依賴菁英的品質,需要這些菁英全知全能並且道德高尚為國為民大愛無私。因為機制上沒有任何與菁英集團制衡的設計,所以如果菁英們的能力太差、或是懷有私心,那麼就是一場靠國家自己無法踩剎車的災難。

145 | 146 |

菁英主義需要解決決定誰是菁英的問題,這是非常困難的問題,綜觀人類歷史上也有不少被後世認為偉大的人是在死後才被人認為他的貢獻偉大。也許我們可以假設菁英們是全知全能的,他們知道該怎麼決定菁英,但第一代的菁英還是不知道該怎麼產生...

147 | 148 |

以現實來看,毛澤東身為第一代超級菁英,他在凝聚人群鼓舞士氣方面的確很厲害,說是菁英應該當之無愧,但是在內政民生發展方面,他應該是非常糟糕的.. 可是我們就已經假設他是菁英了,就當作他說的是最好的,於是在第一五計劃推行的大躍進就造成數千萬人饑荒死亡 (中國的國家計畫以五年為週期:第一五,第二五... 現在是第十三五)

149 | 150 |

而官員黨員們的道德操守、循私的部分.. 嗯,好像我就不需要點名了。「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絕對是標記著這個國家在菁英主義執行面的失敗,如果菁英們真的是菁英,依他們的道德操守就不應該有這種事情發生,甚至成為諺語... 還有只有黨中央可以發動,而仍然打不完的貪腐等等.. 理論上,在菁英主義國的思維裡,他們應該要自律良好,一定不貪才對...

151 | 152 |

實際上在這樣的組織裡面要清廉無瑕是非常困難而違反人性的 -- 我不是說個人,而是說一整串權力結構的影響。嗯,我改天再寫一篇來探討這其中的隱性機制並演繹它的必然性,現在就先暫時看現況如何就好了。

153 | 154 |

所以,該如何反對不認同的政策

155 | 156 |

如果遇到的政策你很喜歡,那非常好;如果遇到的政策你不喜歡,那請你調整心態去理解它,用比較正面的思考角度來擁抱它~

157 | 158 |

理論上,這一個國家不會出現錯誤的政策,過去沒有、以後也不會有,如果出現了你反對的政策,請你深刻地反省、好好地檢討自己。

159 | 160 |

如果你不相信這套理論、你的價值觀與這個國家不合,那麼你該想辦法不要加入它,或是如果你已經是其中之一,那就該想辦法脫離它。而至於說這個國家會不會有一天改變它的基本精神.. 我與我朋友各有不同看法,共同點是如果會在短期 (幾十年內) 改變,那這改變的過程應該不會是和平的,也就是現在這一代人有生之年應該不會看到和平的轉換。嗯,這部分也是改天再整理想法吧~把想法列出來以後大家就可以再討論這思路的哪邊推論合理哪邊有瑕疵了~

161 |
home
182 | -------------------------------------------------------------------------------- /2016.1.7-HowToRejectPolicyAsAChinese.md: -------------------------------------------------------------------------------- 1 | 如果你是中國人,或將來可能會 (自願或非自願) 成為中國人,或對中國事務有興趣的人,這篇可以參考一下~ 如果發現我文中有什麼資料錯誤或論點邏輯有問題,或是想幫我修正的話,歡迎用 github issue 或 pull request 跟我討論喔~ 2 | 3 | # 身為一個中國人,可以如何反對不認同的政策 4 | 5 | 身為中國人,難免也會遇到政府推行了自己覺得不認同的政策,我 survey 了一些可能可以用來反應、反對、或進而改變它的方法。 6 | 7 | 這些方法可分為體制內與體制外,我先講體制外的部分.. 8 | 9 | ## 體制外的方法 10 | 11 | 體制外的方法,利用各種抗議方式,衝撞規定、影響政府運作、影響事外人民的生活,以引起廣泛注意,來逼迫政府正視面對處理。例如說比較低強度的有台灣野百合運動、關廠工人抗爭,或是比較高強度的美國德州人民持槍聚集與美國聯邦警察對峙以保護牛隻,這些是最後得到滿意結果的例子。 12 | 13 | 然而體制外的方法在中國是無效的。無論是比較低強度的抗爭像是香港雨傘花佔中,或是廈門反PX抗爭,都沒有對政府的決策有任何影響,改變的只有政府更高強度的維穩舉措;或是比較高強度的抗爭方式像是藏人自焚或維吾爾人的自殺炸彈,也都沒能改變政府原本的政策方向一點。 14 | 15 | 政府與抗議民眾誰對誰錯,或是誰的責任佔比大一點,是有討論空間。不過總之,體制外的抗爭方式在國外偶爾是有用的 (也是有最後結果無效的抗議活動),但是中國,卻是一定沒有用的.. 在國外,原本事外的民眾有可能會傾向贊同反抗者的一方;而在中國,反抗者在事外人民的眼中只會身敗名裂,他們是社會的亂源,並且要揹負著造成維穩力度增加的罪名。作為反抗者,你失去的不只是目的沒有達到以及直接相應的因為衝撞而造成的傷害或刑罰,你還會失去身邊親戚鄰居朋友的支持。體制外的反應方法在中國不算是可選擇的路。 16 | 17 | ## 體制內的方法一 - 上訪 18 | 19 | 在中國體制內也有設計一些反應的方法。一個已知的方式是「上訪」,依據中國憲法41條: 20 | 2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 22 | 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23 | 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 24 | 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25 | 26 | 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 27 | 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28 | 29 |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 30 | 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31 | 32 | 實際上所有的各級官員私心都不歡迎上訪行為,他們在自己權力範圍內設計了非常繁複的上訪手續以阻撓人民上訪,有些會恐嚇、毆打上訪人,有些地方的政府會找出有上訪傾向的人列為「高危上訪人員」加以監控。 33 | 34 | 實行上訪的時候,接受上訪的人可以隨自己的意思決定要不要處理,如果你上訪的對象就是你想反對的人,他當然不會理你,所以你要越級上訪.. 只不過越級上訪是中國的倫理大忌,也不符合官僚們的集體利益,通常會被打回票。而就算經過了層層關卡,順利被受理了,通常最後還是要再責成地方政府處理,也就是你原本想反對的人處理,他可能會處理問題,但更可能會處理你.... 在上訪以前,他可能還搞不清楚是誰在反對他;在上訪之後,你這個目標就明顯了。 35 | 36 | 一次很有名的上訪叫作「425上訪事件」,1999 年 4 月 25 日一萬名法輪功學員聚集到北京上訪,希望政府結束一些他們覺得不合理的對待。當天和平離去了,然而事後政府對部分參與上訪的人展開訊問,最後最後中國政府定調法輪功為邪教。這次上訪事件,就是法輪功遭遇一切迫害的起點... 37 | 38 | 上訪的風險很大,後果難以評估於一個有限的範圍之內。動用它大概是一時激憤沒有想清楚後果或是需要抱著必死的決心,應該也不算是一般能用的方法。 39 | 40 | ## 體制內的方法二 - 人民代表 41 | 42 | 體制裡的反應方式還有民選的人民大會代表。在中國,最基層的地方代表是民選的;然後往上層一級的代表是由下一級代表互選產生。既然最底層是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理論上一定程度能反應民意。 43 | 44 | 只不過實際上各級人民大會開會前,會先開各級的共產黨會前會,幫人民大會決定好討論事項與結論,以及如果要互選代表的話,人選也會先幫忙指定好。根據目前為止的記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最高層的人民大會) 從來沒有反對過行政或司法機關的任何政策。 45 | 46 | 所以透過人民大會代表,雖然誰當代表反應著民意,但對於實際的議案或上層代表人選,都沒有用處,唯一有作用的影響來自共產黨。 47 | 48 | ## 體制內的方法三 - 共產黨黨員 49 | 50 | 共產黨的組織設計精神是依據列寧的「民主集中制」(台灣翻譯為「民主集權制」),集中制指的是黨紀律在組織裡要貫徹一致,上對下發佈的命令有絕對的約束力,下層組織與黨員要完全服從上層的旨意。而這裡民主指的是黨內高層要提供下層黨員可以討論批評提案的機會,下層黨員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在黨內安排的適當管道表達,但是不允許自己宣傳或倡議 (無論是在黨內或黨外)。 51 | 52 | 中國共產黨內實際對應的組織:總書記(現在是習近平) > 中央政治局常委 > 中央政治局 > 中央委員會 > 全國黨代表大會。總書記與政治局常委與中央政治局的成員的是由黨領導階層決定,然後再作儀式性投票通過;中央委員會的候選人是由政治局決定,然後全國黨代表大會再投票。但無論怎麼投,一定都會在中央政治局選定的人選裡,因為所有候選人都是他們提名的。 53 | 54 | 在這結構裡,上頭決定的結論,沒有任何機制可以擋下它,唯有討論中上層自己改變心意才能改變結論,此外,反對的意見就只能在下層小聲地說說而已。 55 | 56 | ## 體制內的方法三..之番外篇 57 | 58 | 實務上另有一些機會,因為那些高層人物不會只有黨領導一個身份,他通常還會有家人,親友,派系夥伴,或是與之合作的企業集團 (在以前毛澤東,鄧小平還在的時候,還有類似太上皇這樣無職務但權威無上的角色存在;江澤民也算是,只是目前快要被滅了),在黨制度之外會有一些不在台面上的政治與金錢資源供給的牽扯。共產黨規定黨內不可以有小圈圈或是派系等次級團體,不過實際上是有的,而且知名。從這些角度出力,可以影響改變這些高層作決定,這也是而實務上權力鬥爭的動能來源。嗯.... 所以近代中國有諺語「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如果你的後台硬,那遇到你反對的政策就還有這一條反應的機會,但如果假設你是廣大沒有背景的人民的話,那你應該沒有這個機會。 59 | 60 | 其實這一條路的存在,比不存在還糟糕。 61 | 62 | ## 政府永遠不會錯 63 | 64 | 中國的制度裡沒有反對政策的管道,這不是設計失誤漏掉了,而是基於「政府永遠不會錯」的設計。這不是一句反諷的話,這是中國政府制度的設計思維。 65 | 66 | 假設我們可以把所有人民依智力排序,90% 的人比前 1/10 的人笨。嗯,這雖然是廢話,不過基於類似的想法,全體所有人平均為國家作出來的決定,一定比不上見地最好的前 1/10 的人所作的決定。所以列寧覺得民主是一群笨蛋平均作決定,不是好的政治體制;好的政治體制,應該由能力最好的一小群菁英們為大家作決定,帶領國家前進。 67 | 68 | 菁英作的決定,至不濟也比民眾的決定高明,也許每一個身為菁英的個人難免也會出錯,但可以由一樣優秀或更優秀的菁英們挑出來修正即可。制度設計上著力於讓這個菁英群不會作出錯誤的決定,就不用在另一面留下讓一堆無知民眾來亂的反應機制。反正民眾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69 | 70 | 這一套思維就是中國政府組織設計的精神,這思維裡面的菁英,對應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只佔全國人口 6% 的黨員,正常管道來說不是隨便人想要就可以入黨,只有足夠優秀,而且思想純正的人才可以進去。而黨內組織的高層,自然就是菁英中的菁英了。那麼,下層對上層的意見,對上層來說只有參考性質而沒有強制力也就理所當然了。匯聚再多庸材 (相對於菁英中的菁英來說) 的共同意見,也不會比天才高明。每一位高層個人也許偶爾會犯錯,但是同樣優秀的高層們互相提點,這一個菁英整體所作的決定,不會出錯。 71 | 72 | 偶爾跟中國的朋友聊天,其中有些 (不是全部,但比例比在台灣高很多吧) 朋友的思想就是:國家會好好保護你,共產黨會好好照顧你,就像你的父母一樣,如果你不聽話,他也會帶著關愛來教訓你。然後你要愛你的國家,愛共產黨。共產黨是國家裡的菁英所組成,他們知道國家應該往哪裡走,知道人民應該怎麼作。如果人民有不同的意見,那是人民的見識水平不夠,應該要按捺下來,乖乖聽從菁英的指示,以後見識增廣了就會懂了。體制內沒有對抗方式很合理,而體制外的對抗,只有不文明不進步的野蠻人才會做.. 73 | 74 | 政府永遠不會錯,如果有錯,那一定是你有錯。 75 | 76 | ## 不一樣的價值觀 77 | 78 | 在台灣生活的朋友,有一些覺得不錯、而且很重要的概念,在中國這一套價值觀裡面其實是不重要、或是沒有那麼正面,或是對同一個詞採取不一樣的解讀。如果你有和中國的朋友筆戰的經驗,也許你有經驗過有時候你拿一些話諷刺對方,對方似乎沒有感受到諷刺,還以為你是在恭維他。這其實是因為基本的價值觀不同,使得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環境裡有了不同的評價。 79 | 80 | + 民主 81 | 82 | 民主國家的民主是人民作主,匯聚大量民意的共識應該要成為國家的方向;中國的民主指的是高層要傾聽人民的聲音 (聽聽就好,如果高層聽完覺得不認同,可以置之不理)。愚民的意見與菁英抵觸時,一定以菁英為準,而不是比人數。然後,這些菁英們會「為人民作主」(不過這個 *為人民作主* 應該是中文「民主」兩個字縮寫才出現的解讀,英文俄文應該沒有。而「高層要聽人民的聲音」這一個解讀法是民主集中(集權)制就有的) 83 | 84 | + 言論自由 (及其他各種自由) 85 | 86 | 在中國的價值觀裡,只有好的言論好的觀點才應該傳講,不好的言論傳開了對大家不好,所以應該加以阻止。而什麼言論是好什麼言論不好,由菁英們為大家定調。只有政府允許的言論才享有自由。同樣的想法在行動自由居住自由工作自由方面也是一樣的,只有政府覺得好的才算數。用各種手段打壓不好的言論 (例如說政府壞話) 是應該的、是正當的。 87 | 88 | 可以參考環球時報 (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出版) 對香港銅鑼灣書店員工股東被中共當局失蹤調查的評論: 89 | 90 | 借这个空档,反思一下铜锣湾书店的所作所为,也有几分必要。 91 | 92 | 铜锣湾书店几乎专门出版、销售与内地有关的政治书籍,它们很多都包含恶意编造的内容, 93 | 构成了对名誉权的严重侵犯。那些书籍通过各种渠道流进内地,成为一些政治谣言的源头, 94 | 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恶劣影响。 95 | 96 | 虽然铜锣湾书店存在于香港的环境中,但它实际上就是靠给内地社会捣乱维持生存的。 97 | 它利用回归后内地人大量进出香港,把自己搞成向内地提供“禁书”的一个突出源头, 98 | 不能不说它变相插足了内地的事情,损害了内地保持和谐稳定的重大利益。 99 | 铜锣湾书店像是要刻意在香港与内地之间拱出一块灰色地带,以挑衅的政治方式为自己谋利。 100 | 101 | 它可以代表黨中央用來同步民眾思想方向的發言。 102 | 103 | + 法治精神 104 | 105 | 法治國家的精神裡,認為政府的作為不能抵觸法律,法律會大大限制政府施政的自由度。而在菁英國家裡,不是這樣看的。菁英真正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比法律還要高明,法律是菁英們所設立,用來比較有效率地管理外圍低等人民的,而不是用來限制菁英的。如果菁英覺得法律不合時宜,就應該馬上改變它。唯一能阻止與管制菁英的,是比他更高層的高等菁英。 106 | 107 | 法治國家的憲法是作為政府作為的行為準則,而中國的憲法是用來傳達中國共產黨的意志。所以法治國家裡會在規則裡面限制,使得憲法修正困難,以達到憲法內容穩定的效果;而在中國,歷經過三次重大的修改,每一次都是全面修改,對於內容、結構作全面變更,改到跟重新立憲差不多的程度。 108 | 109 | 中國的法律沒有最短實行時間的限制,法律裡面會寫什麼時候開始實施,而如果想要公佈就立即實施也是可以的。 110 | 111 | 另外,中國還有個曖昧不明的「中央決定」文件,民間戲稱作紅頭文件,因為上面會有黨中央的紅色印記,它是由中央政治局發出來的文件,沒有規定它的發佈程序、限制在哪、效力是什麼,不過實際上沒有人敢違反,如果你上網搜尋,可以找到很多「堅決擁護中央決定」這樣的用語,是各地地方政府會搶著講的一句... 我覺得已經像片語一般的句式了。 112 | 113 | 這個國家的中心思想是菁英說了算、黨中央說了算,法律是黨中央意志的延伸,人民藉遵守法律來服從黨意 (所以人民還是要守法的,理論上啦),但這一套法律只是目前黨意志的一個 snapshot,當黨意志改變了,這 snapshot 不但不會限制它,甚至自己也不再具有意義,要盡快改變以跟上黨的意志。 114 | 115 | + 分權 116 | 117 | 民主制度注重分權的設計,而在菁英主義裡不是。菁英作的決定就是最好的,當然不需要分權,不需要制衡。中國的行政司法都是由共產黨中央控制,民意機關的決議由共產黨先行設立。高官身兼數個高位的現象非常普遍 (例如習近平現在同時是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國安委主席、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深改組組長),反正沒有分權的概念在,兼職又有降低溝通花的時間的問題。 118 | 119 | 同一個概念在不同的脈絡價值觀裡面,會有不一樣的地位評價是很正常的。而我們自己該思量的,是想想自己,依據自己的個性喜好,能不能接受這樣的價值觀。如果要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你最好打從心底接受這一套價值觀;如果不能接受這一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而且又必須生活其中的話,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120 | 121 | ## 可能的弱點與實際上的表現 122 | 123 | 菁英治國主義非常依賴菁英的品質,需要這些菁英全知全能並且道德高尚為國為民大愛無私。因為機制上沒有任何與菁英集團制衡的設計,所以如果菁英們的能力太差、或是懷有私心,那麼就是一場靠國家自己無法踩剎車的災難。 124 | 125 | 菁英主義需要解決決定誰是菁英的問題,這是非常困難的問題,綜觀人類歷史上也有不少被後世認為偉大的人是在死後才被人認為他的貢獻偉大。也許我們可以假設菁英們是全知全能的,他們知道該怎麼決定菁英,但第一代的菁英還是不知道該怎麼產生... 126 | 127 | 以現實來看,毛澤東身為第一代超級菁英,他在凝聚人群鼓舞士氣方面的確很厲害,說是菁英應該當之無愧,但是在內政民生發展方面,他應該是非常糟糕的.. 可是我們就已經假設他是菁英了,就當作他說的是最好的,於是在第一五計劃推行的大躍進就造成數千萬人饑荒死亡 (中國的國家計畫以五年為週期:第一五,第二五... 現在是第十三五) 128 | 129 | 而官員黨員們的道德操守、循私的部分.. 嗯,好像我就不需要點名了。「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絕對是標記著這個國家在菁英主義執行面的失敗,如果菁英們真的是菁英,依他們的道德操守就不應該有這種事情發生,甚至成為諺語... 還有只有黨中央可以發動,而仍然打不完的貪腐等等.. 理論上,在菁英主義國的思維裡,他們應該要自律良好,一定不貪才對... 130 | 131 | 實際上在這樣的組織裡面要清廉無瑕是非常困難而違反人性的 -- 我不是說個人,而是說一整串權力結構的影響。嗯,我改天再寫一篇來探討這其中的隱性機制並演繹它的必然性,現在就先暫時看現況如何就好了。 132 | 133 | ## 所以,該如何反對不認同的政策 134 | 135 | 如果遇到的政策你很喜歡,那非常好;如果遇到的政策你不喜歡,那請你調整心態去理解它,用比較正面的思考角度來擁抱它~ 136 | 137 | 理論上,這一個國家不會出現錯誤的政策,過去沒有、以後也不會有,如果出現了你反對的政策,請你深刻地反省、好好地檢討自己。 138 | 139 | 如果你不相信這套理論、你的價值觀與這個國家不合,那麼你該想辦法不要加入它,或是如果你已經是其中之一,那就該想辦法脫離它。而至於說這個國家會不會有一天改變它的基本精神.. 我與我朋友各有不同看法,共同點是如果會在短期 (幾十年內) 改變,那這改變的過程應該不會是和平的,也就是現在這一代人有生之年應該不會看到和平的轉換。嗯,這部分也是改天再整理想法吧~把想法列出來以後大家就可以再討論這思路的哪邊推論合理哪邊有瑕疵了~ 140 | -------------------------------------------------------------------------------- /2016.4.17-TwoChallengesForTaiwanese.html: -------------------------------------------------------------------------------- 1 | 2 | 台灣人的兩個考驗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6.4.17

台灣人的兩個考驗

20 | 21 |

最近,在台灣人的面前,有兩個考驗,考驗著我們將選擇未來要生活在怎樣的社會,人治的社會、或法治的社會。作出的選擇不會立即生效,但是會漸漸把我們的社會往那邊帶。

22 | 23 |

台灣人國際詐騙集團辦案效率

24 | 25 |
26 |

其實是只針對中國的詐騙集團,因為中國特殊的權力結構造成中國人特別容易受騙,只要符合口音的歹徒宣稱自己是公安,如果被害人沒有特殊背景,當下不敢多問,也沒有管道查證。不過台灣民眾似乎大多理解為「國際詐騙案」,是揚名國際的台灣之恥。不過這不是本篇重點,我們就先隨意當國際詐騙理解好了。

27 |
28 | 29 |

最近有兩批以台灣人為主謀的詐騙集團在國外被逮捕,一團在肯亞、一團在星馬,除了留滯當地的團員以外,肯亞團的台灣成員送往中國,星馬團的台灣成員送往台灣。

30 | 31 |

中國與台灣呈現出來的辦案效率差異非常大,送到中國的肯亞團嫌犯立即被押起來,雖然還沒有中國法院的判決,但其中兩人在幾天之後即在中國的國家通訊社新華社的報導中認錯;而送到台灣的星馬團嫌犯,是當晚簡單偵訊之後即因尚無犯罪事證所以先讓他們各自返家。

32 | 33 |
34 |

嗯,台灣這邊其實是列為限制出境,等待中國把證據傳來以後再行約談,只是許多新聞沒有提到。不過這也不是本篇重點,也先隨意。

35 | 36 |

我猜這是中國有意設的局,包括讓星馬團的人順利回台,而且又先扣著證據不給,這樣更容易凸顯台灣司法系統如何無效。不過這反正不是我們台灣民眾努力能改變的部分,那也不在此著墨太多。

37 |
38 | 39 |

這是人治與法治的差異。(雖然台灣仍不算是及格的法治國家,但若與中國的法治程度相比,那算是非常高了。)法治要求警政執法過程必須依照法律規定而為,如果法律上說證據不足不能把人留置,那麼就只能先放回家,就算有上層說這次情況特殊必須把人留下,而基層遵命照做了,之後責任會照樣追究,不會因為有老闆撐腰就沒事,所以人是留不住的。而在人治國家,上頭可以自由裁量的空間非常大,他可以因為他覺得情節重大、或是民怨沸騰、情況特殊,靈活採取各種手段,如果覺得有必要,也可以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把人留置。

40 | 41 |

我們有兩個方式會往人治移動。一個方式是讓台灣也跟中國一樣,放大執法者自由裁量的空間,上面覺得你看起來可能有罪,可以採取任何可能的手段來限制你與取證;另一個方式是選擇性地外包給外國,但選擇的規則沒有寫成成文的法律或設計一套法定程序,而是由「上面」決定哪個案子要把人接回來哪個案子留給外國審(如果是一律盡力全接或一律丟給外國人處置就不算是人治)。

42 | 43 |

蔡英文帶來的誘惑

44 | 45 |

中國這樣安排,應該是給 520 將上任的蔡英文與新內閣團隊出的難題,題目很難,他們不一定能處理得好。

46 | 47 |

如果台灣新政府處理得不漂亮,特別是如果出現讓台灣人覺得沒魄力、對罪犯軟弱的部分,他們應該會推給(或是說明,基本上是同樣的動作,只是聽者主觀認定不同。)制度綁手綁腳,這考驗我們到時候除了罵政府軟弱無力之外,會不會開始希望政府有更多靈活動手腳的空間,漸漸走向更人治的社會。

48 | 49 |

而聽說蔡英文是談判高手,也許他會想出我們現在都想不到的妙手,八面玲瓏解得漂亮。如果真這樣發生了,這仍是對台灣人的考驗,看台灣人會不會因此而嚮往人治的制度,把更多權力空間讓渡給這看起來很英明的新總統,讓他施展起來更厲害。

50 | 51 |

選擇人治或是法治

52 | 53 |

人治與法治的價值選擇,是在選擇要把每一個案件都當個案以特別的方式處理,還是選擇立下通則讓各案一起適用。如果我們縮小目光,每次只看一個或兩個案子,人治的制度有很大的優勢,它不存在訂立通則時沒有想到的盲點,針對一個案子作特殊處置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打破原則或牽連別的情況,而且就算發生處置不當的時候,它還能夠給人強烈的希望,下次萬一是自己遇到類似處境,也不一定會一樣衰。

54 | 55 |

然而人治社會的美好通常都只有在一時的、表面看得見的部分。

56 | 57 |

沒有人應該擁有過大的權力。台灣的人口很多,對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來說,台上的政治人物大部分都不是你所熟識的;台上的政治人物也沒有人能熟識大部分的台灣人。這樣陌生疏離的關係,遠不及親戚朋友間的關懷與信任,連親戚朋友都偶爾背叛反目,更何況是這麼陌生的人,他不記得你的名字、也聽不見你的哭泣,我們不該完全地相信任何一個這麼疏遠的人,交給他過大的權力。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或是能夠有效封口滅口的情況,能阻止統治階級選擇犧牲掉陌生的你我來成就他自己利益的,只有他的良知。依賴一個我們不熟悉的陌生人的良知,這非常不可靠。而人治的環境會給統治階級創造很多大家看不到的空間,也讓他們很容易作到封口滅口。

58 | 59 |
60 |

雖然前面說不是本篇重點,不過還是可以想像一下為什麼只要自稱是公安,中國人民就很容易受騙,這不是中國人民笨,是只要人民被擺在那樣的環境底下就會容易被騙。

61 |
62 | 63 |

常聽到一些長輩們感念過去的戒嚴時代,政府很有效率地大破大立,政府官員只要拿出直尺與紅筆在地圖上面劃一條線,馬上就開出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也許是距離產生美感,伴隨的威脅已經遠去,他們不再記得這條紅線有時也會劃過自己的家。那條線要拉在哪,不是根據你平常有否行得正坐得直,而是下筆官員自己的判斷,他有可能是為了公益,也可能是為了私利,可能只是你的鄰居曾經無意間得罪過他的朋友。我們不會知道他下一次會依據怎樣的標準,下一次被選擇犧牲的會不會是你。

64 | 65 |

犯罪集團很可惡,受害的人很可憐,能有效懲罰犯罪者(如果假設他們最後會被確認真的是犯罪者)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們真的會希望台灣的司法可以怎樣硬起來或行事更加靈活,但是我們要小心想想我們該怎麼達到,千萬不能輕率地開放過大的空間,讓這社會往人治的方向移動,讓執法變成戒嚴時期的那條紅線,僅管可以變得很有效率,但它不會每一次都為了正義,它會有時候為了一些人的私利而劃在好人的頭上。

66 | 67 |

這意向的選擇不會造成立即的影響,但它會漸漸影響我們的社會往那個方向偏過去。台灣的政治人物靠的要嘛是財力要嘛是民意,民意往哪邊偏,就會吸引越多的政治人物往那邊偏,它會形塑我們未來國家社會的樣貌。我們作出選擇,不要在我們憤怒或者悲傷的時候,因為激動狀態會讓我們集中注意於處理眼前的狀況,會讓我們暫時變得短視,過於放大解讀眼前看得到的部分,此時作出的選擇容易為了眼前而犧牲掉太多的未來。待心情平靜以後,再好好想一想,我們希望建構怎樣的社會。

68 |
home
89 | -------------------------------------------------------------------------------- /2016.4.17-TwoChallengesForTaiwanese.md: -------------------------------------------------------------------------------- 1 | # 台灣人的兩個考驗 2 | 3 | 最近,在台灣人的面前,有兩個考驗,考驗著我們將選擇未來要生活在怎樣的社會,人治的社會、或法治的社會。作出的選擇不會立即生效,但是會漸漸把我們的社會往那邊帶。 4 | 5 | ## 台灣人國際詐騙集團辦案效率 6 | 7 | > 其實是只針對中國的詐騙集團,因為中國特殊的權力結構造成中國人特別容易受騙,只要符合口音的歹徒宣稱自己是公安,如果被害人沒有特殊背景,當下不敢多問,也沒有管道查證。不過台灣民眾似乎大多理解為「國際詐騙案」,是揚名國際的台灣之恥。不過這不是本篇重點,我們就先隨意當國際詐騙理解好了。 8 | 9 | 最近有兩批以台灣人為主謀的詐騙集團在國外被逮捕,一團在肯亞、一團在星馬,除了留滯當地的團員以外,肯亞團的台灣成員送往中國,星馬團的台灣成員送往台灣。 10 | 11 | 中國與台灣呈現出來的辦案效率差異非常大,送到中國的肯亞團嫌犯立即被押起來,雖然還沒有中國法院的判決,但其中兩人在幾天之後即在中國的國家通訊社新華社的報導中認錯;而送到台灣的星馬團嫌犯,是當晚簡單偵訊之後即因尚無犯罪事證所以先讓他們各自返家。 12 | 13 | > 嗯,台灣這邊其實是列為限制出境,等待中國把證據傳來以後再行約談,只是許多新聞沒有提到。不過這也不是本篇重點,也先隨意。 14 | 15 | > 我猜這是中國有意設的局,包括讓星馬團的人順利回台,而且又先扣著證據不給,這樣更容易凸顯台灣司法系統如何無效。不過這反正不是我們台灣民眾努力能改變的部分,那也不在此著墨太多。 16 | 17 | 這是人治與法治的差異。(雖然台灣仍不算是及格的法治國家,但若與中國的法治程度相比,那算是非常高了。)法治要求警政執法過程必須依照法律規定而為,如果法律上說證據不足不能把人留置,那麼就只能先放回家,就算有上層說這次情況特殊必須把人留下,而基層遵命照做了,之後責任會照樣追究,不會因為有老闆撐腰就沒事,所以人是留不住的。而在人治國家,上頭可以自由裁量的空間非常大,他可以因為他覺得情節重大、或是民怨沸騰、情況特殊,靈活採取各種手段,如果覺得有必要,也可以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把人留置。 18 | 19 | 我們有兩個方式會往人治移動。一個方式是讓台灣也跟中國一樣,放大執法者自由裁量的空間,上面覺得你看起來可能有罪,可以採取任何可能的手段來限制你與取證;另一個方式是選擇性地外包給外國,但選擇的規則沒有寫成成文的法律或設計一套法定程序,而是由「上面」決定哪個案子要把人接回來哪個案子留給外國審(如果是一律盡力全接或一律丟給外國人處置就不算是人治)。 20 | 21 | 22 | ## 蔡英文帶來的誘惑 23 | 24 | 中國這樣安排,應該是給 520 將上任的蔡英文與新內閣團隊出的難題,題目很難,他們不一定能處理得好。 25 | 26 | 如果台灣新政府處理得不漂亮,特別是如果出現讓台灣人覺得沒魄力、對罪犯軟弱的部分,他們應該會推給(或是說明,基本上是同樣的動作,只是聽者主觀認定不同。)制度綁手綁腳,這考驗我們到時候除了罵政府軟弱無力之外,會不會開始希望政府有更多靈活動手腳的空間,漸漸走向更人治的社會。 27 | 28 | 而聽說蔡英文是談判高手,也許他會想出我們現在都想不到的妙手,八面玲瓏解得漂亮。如果真這樣發生了,這仍是對台灣人的考驗,看台灣人會不會因此而嚮往人治的制度,把更多權力空間讓渡給這看起來很英明的新總統,讓他施展起來更厲害。 29 | 30 | 31 | ## 選擇人治或是法治 32 | 33 | 人治與法治的價值選擇,是在選擇要把每一個案件都當個案以特別的方式處理,還是選擇立下通則讓各案一起適用。如果我們縮小目光,每次只看一個或兩個案子,人治的制度有很大的優勢,它不存在訂立通則時沒有想到的盲點,針對一個案子作特殊處置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打破原則或牽連別的情況,而且就算發生處置不當的時候,它還能夠給人強烈的希望,下次萬一是自己遇到類似處境,也不一定會一樣衰。 34 | 35 | 然而人治社會的美好通常都只有在一時的、表面看得見的部分。 36 | 37 | 沒有人應該擁有過大的權力。台灣的人口很多,對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來說,台上的政治人物大部分都不是你所熟識的;台上的政治人物也沒有人能熟識大部分的台灣人。這樣陌生疏離的關係,遠不及親戚朋友間的關懷與信任,連親戚朋友都偶爾背叛反目,更何況是這麼陌生的人,他不記得你的名字、也聽不見你的哭泣,我們不該完全地相信任何一個這麼疏遠的人,交給他過大的權力。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或是能夠有效封口滅口的情況,能阻止統治階級選擇犧牲掉陌生的你我來成就他自己利益的,只有他的良知。依賴一個我們不熟悉的陌生人的良知,這非常不可靠。而人治的環境會給統治階級創造很多大家看不到的空間,也讓他們很容易作到封口滅口。 38 | 39 | > 雖然前面說不是本篇重點,不過還是可以想像一下為什麼只要自稱是公安,中國人民就很容易受騙,這不是中國人民笨,是只要人民被擺在那樣的環境底下就會容易被騙。 40 | 41 | 常聽到一些長輩們感念過去的戒嚴時代,政府很有效率地大破大立,政府官員只要拿出直尺與紅筆在地圖上面劃一條線,馬上就開出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也許是距離產生美感,伴隨的威脅已經遠去,他們不再記得這條紅線有時也會劃過自己的家。那條線要拉在哪,不是根據你平常有否行得正坐得直,而是下筆官員自己的判斷,他有可能是為了公益,也可能是為了私利,可能只是你的鄰居曾經無意間得罪過他的朋友。我們不會知道他下一次會依據怎樣的標準,下一次被選擇犧牲的會不會是你。 42 | 43 | 犯罪集團很可惡,受害的人很可憐,能有效懲罰犯罪者(如果假設他們最後會被確認真的是犯罪者)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們真的會希望台灣的司法可以怎樣硬起來或行事更加靈活,但是我們要小心想想我們該怎麼達到,千萬不能輕率地開放過大的空間,讓這社會往人治的方向移動,讓執法變成戒嚴時期的那條紅線,僅管可以變得很有效率,但它不會每一次都為了正義,它會有時候為了一些人的私利而劃在好人的頭上。 44 | 45 | 這意向的選擇不會造成立即的影響,但它會漸漸影響我們的社會往那個方向偏過去。台灣的政治人物靠的要嘛是財力要嘛是民意,民意往哪邊偏,就會吸引越多的政治人物往那邊偏,它會形塑我們未來國家社會的樣貌。我們作出選擇,不要在我們憤怒或者悲傷的時候,因為激動狀態會讓我們集中注意於處理眼前的狀況,會讓我們暫時變得短視,過於放大解讀眼前看得到的部分,此時作出的選擇容易為了眼前而犧牲掉太多的未來。待心情平靜以後,再好好想一想,我們希望建構怎樣的社會。 46 | -------------------------------------------------------------------------------- /2017.10.11-a-way-for-rmb-escaping-inspired-by-shopee.html: -------------------------------------------------------------------------------- 1 | 2 | 蝦皮啟示的出逃人民幣的方法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7.10.11

蝦皮啟示的出逃人民幣的方法

20 | 21 |

如果你是有中國籍的中國人,你在中國很有錢,有滿手的人民幣,而且在中國你已經沒有那麼多東西想消費了,你想把錢大筆大筆地拿到美國去花~ 中國政府怕人民幣貶值,對人民幣外流的管制很嚴格,想要把大把的人民幣弄出國,理由大剌剌地說是想拿去外國花用是不行的,你需要一些…… 手法,例如說花一堆機票與臨時工工資請一堆人幫你帶出國,每次每人可以攜帶 20,000 人民幣……

22 | 23 |

中國一方面害怕人民幣大貶,所以管制人民幣外流,但另一方面又希望人民幣可以國際化,所以如果你在外國開公司的話,經營公司總是會有些需要花錢的時候,這時你要用人民幣來結匯支付是允許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拿人民幣出去經營正經生意,支出的時候都盡量花人民幣,然後再賺當地的錢回來,那麼只要勉強作到收支打平,那這也可以當作一個把人民幣拿出國的方法…… 甚至就算公司不賺錢,只要不賠得太多,你可以心態上把它當匯損看待,它的缺點就是這方法比直接的匯兌慢了很多…… 不過在沒有正當管道把大量人民幣弄出國的情況下,會有額外的一些成本也應該是可忍受的……

24 | 25 |

規定常常在改,例如說以前可以簡單拿人民幣出國併購外國的公司,但去年 11月開始對為了併購外國公司而把人民幣拿出去的作法作限縮,也許你會擔心現在可以用的管道不知道多久以後就會被封閉,你需要更快一點的方法把錢弄出去…… 正常的公司經營,花錢-賺錢-擴張-花錢-賺錢-擴張,正常的節奏無法太急促,而且也需要一些運氣和技巧,開公司不是隨便開都能隨便賺……

26 | 27 |

BUT! 在有些產業,例如說一個電商平台,如果先不去管賺錢的問題,先允許花一萬塊就賠一萬塊,先存心只衝使用量的話,那就可以衝得很快又花得很快,也比要賺錢的事業容易很多~因為如果要拼賺錢的話,你的競爭對手都在拼賺錢,若沒什麼特殊的理由,你沒道理能夠特別賺錢又還能急速成長得很快~但如果不惜工本只衝使用量的話,因為對手都需要考慮賺錢而你不考慮,所以要甩開他們往前衝就容易得多,畢竟你眼下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有著滿手的人民幣花不掉…… 當然你的服務本質還是不能太爛,至少還要有一般般堪用的水準才行……

28 | 29 |

到這裡為止,你用了比較快的速率把人民幣花掉,然後獲得一個很有名氣,使用量很大,但是純燒錢而不賺錢的公司。這些使用量是用燒錢撐出來的,你不知道如果在花費上縮手以後還會不會繼續有這麼大的使用量。若要等這個公司賺錢回本可能會等很久不一定,但它的使用量與名氣都衝起來以後,你就可以在美國募資或上市,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出脫手中的持股換成美金…… Tada!!

30 | 31 |

欸我不是說騰訊的蝦皮就是在做這件事喔,我不認識騰訊蝦皮的老闆,我不知道他們盤算的是什麼~我只是看了蝦皮的經營動作以後有了一點靈感,構想了一個方法,提供給也許有這個需求的朋友參考使用~ 如果有朋友運用了這個方法成功幫自己解套,將來想回報我的話,可以請我吃一頓鬍鬚張~~ :D

32 |
home
53 | -------------------------------------------------------------------------------- /2017.10.11-a-way-for-rmb-escaping-inspired-by-shopee.md: -------------------------------------------------------------------------------- 1 | # 蝦皮啟示的出逃人民幣的方法 2 | 3 | 如果你是有中國籍的中國人,你在中國很有錢,有滿手的人民幣,而且在中國你已經沒有那麼多東西想消費了,你想把錢大筆大筆地拿到美國去花~ 中國政府怕人民幣貶值,對人民幣外流的管制很嚴格,想要把大把的人民幣弄出國,理由大剌剌地說是想拿去外國花用是不行的,你需要一些…… 手法,例如說花一堆機票與臨時工工資請一堆人幫你帶出國,每次每人可以攜帶 20,000 人民幣…… 4 | 5 | 中國一方面害怕人民幣大貶,所以管制人民幣外流,但另一方面又希望人民幣可以國際化,所以如果你在外國開公司的話,經營公司總是會有些需要花錢的時候,這時你要用人民幣來結匯支付是允許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拿人民幣出去經營正經生意,支出的時候都盡量花人民幣,然後再賺當地的錢回來,那麼只要勉強作到收支打平,那這也可以當作一個把人民幣拿出國的方法…… 甚至就算公司不賺錢,只要不賠得太多,你可以心態上把它當匯損看待,它的缺點就是這方法比直接的匯兌慢了很多…… 不過在沒有正當管道把大量人民幣弄出國的情況下,會有額外的一些成本也應該是可忍受的…… 6 | 7 | 規定常常在改,例如說以前可以簡單拿人民幣出國併購外國的公司,但去年 11月開始對為了併購外國公司而把人民幣拿出去的作法作限縮,也許你會擔心現在可以用的管道不知道多久以後就會被封閉,你需要更快一點的方法把錢弄出去…… 正常的公司經營,花錢-賺錢-擴張-花錢-賺錢-擴張,正常的節奏無法太急促,而且也需要一些運氣和技巧,開公司不是隨便開都能隨便賺…… 8 | 9 | BUT! 在有些產業,例如說一個電商平台,如果先不去管賺錢的問題,先允許花一萬塊就賠一萬塊,先存心只衝使用量的話,那就可以衝得很快又花得很快,也比要賺錢的事業容易很多~因為如果要拼賺錢的話,你的競爭對手都在拼賺錢,若沒什麼特殊的理由,你沒道理能夠特別賺錢又還能急速成長得很快~但如果不惜工本只衝使用量的話,因為對手都需要考慮賺錢而你不考慮,所以要甩開他們往前衝就容易得多,畢竟你眼下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有著滿手的人民幣花不掉…… 當然你的服務本質還是不能太爛,至少還要有一般般堪用的水準才行…… 10 | 11 | 到這裡為止,你用了比較快的速率把人民幣花掉,然後獲得一個很有名氣,使用量很大,但是純燒錢而不賺錢的公司。這些使用量是用燒錢撐出來的,你不知道如果在花費上縮手以後還會不會繼續有這麼大的使用量。若要等這個公司賺錢回本可能會等很久不一定,但它的使用量與名氣都衝起來以後,你就可以在美國募資或上市,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出脫手中的持股換成美金…… Tada!! 12 | 13 | 欸我不是說騰訊的蝦皮就是在做這件事喔,我不認識騰訊蝦皮的老闆,我不知道他們盤算的是什麼~我只是看了蝦皮的經營動作以後有了一點靈感,構想了一個方法,提供給也許有這個需求的朋友參考使用~ 如果有朋友運用了這個方法成功幫自己解套,將來想回報我的話,可以請我吃一頓鬍鬚張~~ :D 14 | -------------------------------------------------------------------------------- /2017.12.5-legal-bad-boss.html: -------------------------------------------------------------------------------- 1 | 2 | 壞老闆逍遙法「內」之道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7.12.5

壞老闆逍遙法「內」之道

20 | 21 |

一例一修、七天假、加班費的認定、基本工資、連續工作天數與時數的限制等等,是身邊好朋友們討論好一陣子的議題。我覺得憂心,我覺得持保護勞工立場的一方,想要推行的方案真是糟糕透了。啊!我不是要說資方善良所以不要給他們找麻煩,我是要說資方有夠壞,所以這些方案即便順利地推行下去,一個壞老闆還是能在其中合法地悠遊自在。我希望大家省下一些耗在這部分的腦力,多分一些來設想其他比較有用的方法 (不過對於有夠粗糙的修法流程,該罵的還是要繼續罵)

22 | 23 |

這些規定會給壞老闆帶來一些損失,勞工在短期 (老闆還沒有確定事情發展情況以前) 可以撈到好處,但是長期來說等到事情穩定了而平衡下來,勞工在法案方面帶來的好處會回到原點,並且應該會比原本再更差一點,壞老闆不會甘於自己吃下所有損失,他會讓員工也承擔一部分。如果是在老闆較劣勢而員工較優勢的情況,員工分擔的佔比會比較低;而如果是老闆較優勢而員工較劣勢的情況,大部分損失都會轉嫁在員工的身上。糟糕的是,處境比較劣勢的員工,應該也是我們初衷裡比較想保護的勞動者。

24 | 25 |

「壞老闆」的角色設定

26 | 27 |

作為討論的基礎點,我們先設定一下「壞老闆」的屬性:守法的摳門老闆。

28 | 29 |

雖然有更壞的不守法的老闆存在,但畢竟對於根本沒打算守法的老闆,法規規定對他們就更沒用了。對於他們我們要討論的是勞檢與法律執行的徹底程度。我們先簡化一點假設執法都是徹底的,先只討論守法的壞老闆就好,看看守法的壞老闆就能悠哉到什麼地步。

30 | 31 |

而摳門的部分,我們設想這老闆的個性是個死要錢。他的良心從來不會覺得痛,因為他根本沒有良心;他不在意別人的處境困難或是危險;為了錢,他也不在意自己的面子或大眾觀感。只要是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他總是盡可能地作到最狠,謀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並且請大家在看討論的時候要留意一下:這位壞老闆不是修法以後才狠,他以前也是一樣狠。

32 | 33 |

七天假

34 | 35 |

法規規定每年要多給 (或是補給) 七天假,守法的壞老闆可以怎麼作?

36 | 37 |

先討論比較簡單的情況,我們假設在少七天假的時候,壞老闆的某位員工的月薪比最低基本工資高一截 (目前規定是月薪 22k) ,每個月拿四萬。為舉例計算方便,我們再假設少七天假的時候一年有 250 工作天。現在規定要多給 (補給) 七天假了,所以守法的老闆以後只會要求員工每年上班 243 天,可以多休息七天。

38 | 39 |

壞老闆會想把這員工的薪水大約調降為 40000 ÷ 250 × 243 = 38880 元。員工多了七天假,但從一年的加總看下來,它們的本質都是無薪假。或直另一個角度看:員工每年會少賺 40000 × 12 - 38880 × 12 = 13440 元,13440 ÷ 7 = 1920,每一天的假都是員工自己花 1920 元向壞老闆買來的。

40 | 41 |

降薪水會對公司有一些負面影響,例如說工作士氣等等,不過壞老闆不在意,反正在壞老闆的血汗公司本來就沒有士氣這回事。然而,勞基法有規定,在勞動條件一樣的時候,不可以片面調降工資 (雖然我不確定一年工作日變少還算不算是「勞動條件一樣」)。不過就算不能簡單地降薪水,壞老闆一定能用的方法就是資遣員工再開較低的起薪重新招聘,這作法的成本是對每一位想這樣調整的員工要付一筆資遣費與一筆重新招募以及新人訓練。所以舊勞工能受益的空間額度上限就是一筆資遣費與一次成功招聘的成本 (包含若干次失敗的成本) 與一次新人訓練,也就是壞老闆如果覺得用這技巧降薪水省下來的錢還不夠 cover 這個空間額度的話,壞老闆會打消降薪水的動作。不過這個成本是一次性的,降薪水的影響是長遠的,所以除非老闆這公司打算不久要收掉了,不然依時間攤下來其實這個受益空間蠻小的。另外,如果考慮壞老闆的公司流動率不低,那麼只要等一陣子舊員工自行離職以後就好了,不會額外多付資遣與招聘訓練的成本 (因為那是本來就在 schedule 上的支出)。以下為了討論方便,我就都簡略地說成調降薪水,雖然實際上可能是解僱再聘新人的形式。

42 | 43 |

如果員工原本的薪水就在基本工資附近,老闆想要的降幅可能會過低,那麼情況會不太一樣。我們在後面的段落再討論壞老闆向下突破最低基本工資的方法。

44 | 45 |

至於為什麼壞老闆過去會給月薪四萬而不是 38880 或甚至最低基本工資 22k,又為什麼修法後調降會落在 38880 附近而不是貪心地降更低,為什麼壞老闆會計較得這麼「公平」,我們也在後面的段落裡討論。

46 | 47 |

不過如果再深入計較一點,其實那 7 天的每天價值比其他 243 天還要高,要一個一年已經上班 243 天的人再多上 7 天班,每日工資的單價如果不給更高一點應該是叫不動的。所以反過來看,就是如果補給 7 天假的話,壞老闆也會用較高的單價把工資要回去,薪水調降的幅度會比上面的例子再高一點點,這 7 天假員工每一天要花超過 1920 元 (也許 2000元) 向老闆買。

48 | 49 |

加班認定

50 | 51 |

另一個看起來有傷資方利益的是加班費以 4 小時為計算單位,還有休息日的加班費為 2 倍,比平日的 1.5 倍更高。員工如果加班 1~3 小時,也是以 4 小時加班來計算,所以看起來如果通常加班時間比 4 小時低很多,或是有些加班是在休息日而不是平日,員工可以多賺到一些額外的加班費。

52 | 53 |

這只是看起來而已,壞老闆還是有應變之道。

54 | 55 |

公司長期在經營,老闆會看出來 (或是估計出來) 平均來說各員工加班的分佈如何,知道你通常加班多久,休息日又佔了多少。為了舉例方便,我們舉穩定而簡化的例子,實際的情況會比這複雜,不過各位可以從簡單的例子裡感受一些事情。我們假設某員工在修法前修法後的上班加班情況是一樣的,非加班的部分週一到週五每天八小時一共 40 小時,而加班的部分平日每天 1 小時 (共 5 小時),週六 2 小時。

56 | 57 |

在舊制裡,如果本薪為 N,那麼加班費的部分可以再拿 N × 7 × 1.5 ÷ 40,加上本薪一共是 1.2625 × N,如果本薪四萬的話,他一個月可以拿 50500 元。

58 | 59 |

在新制裡,加班費的部分每天要算為 4 小時,而且週六 (假設是休息日) 要以 2 倍計算,所以加班費的部分是 N × (5 × 4 × 1.5 + 1 × 4 × 2) ÷ 40 = 0.95 × N,加上本薪就是 1.95 × N,如果本薪四萬的話,現在可以拿 78000 元,多了 78000 - 50500 = 27500元,真好!但這不是真的,等到局面確定了,壞老闆會把員工的本薪 N 從四萬調降為 25897,讓這本薪 1.95 倍以後 50499,和原本的總收入差不多。

60 | 61 |

加班費看起來變多了,如果只看加班費的部分,實際上也真的變多了,不過它本質上算是拿員工自己的本薪出來再發還給自己。

62 | 63 |

最低基本工資

64 | 65 |

我們來看壞老闆怎麼對付最低基本工資吧。

66 | 67 |

假設在沒有基本工資的規定時,壞老闆手下的某個職位的薪資水準是每個月一萬元。這個職位有 100 個,而且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也就是說每年都有若干人離職或被開除、人力缺口補充得也蠻快的,適任而想進來的人也不太需要等待開缺,幾乎隨時自己想要就進得來。也就是人力市場上想在這職位工作的人也差不多剛好就是 100 人。這意思是說,一個特定的工作內容,一個月一萬元的薪水,隨時有大約 100 個人願意做。

68 | 69 |

當法規規定最低月薪要給 22k 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呢?職位應該合理假設還是 100 人左右,然而勞工做一樣的事情付出一樣多,現在可以多拿 12k,適任而且想要進來這個位置工作的人就變多了。會變多多少不一定,我們假定現在有 300 個能力條件適任的人想要這份工作。僧多粥少,在這 300 個人之間,必須有一些方式來決定出哪 100 個人可以獲得工作。

70 | 71 |

如果 300 個人都是適任的,假設各人額外的能力對此工作的助益也不大,那老闆會怎麼選人呢?當然與老闆交情好的應該會優先錄取吧~所以大家就要來比交情了。每位老闆的個性不一樣,對他攀交情的方法也不同,所以面對不同老闆要努力的方式比較發散一點。

72 | 73 |

如果壞老闆是個見錢眼開的死要錢,那麼送他紅包應該是套交情最有效的方法了。紅包越大交情越好,交情最好的前 100 名,就是紅包最大的前 100 個人。要送到多大的紅包可以獲得這份工作呢?這標準不是老闆決定的,有心想進去的員工必須送到讓 300 個人中的 200 個人都決定寧可放棄與之競爭的時候才可以。回想一下,在沒有規定最低基本工資的時候,有 100 個人願意每個月只拿一萬做這個工作,至少這 100 個人如果拿了 22k 以後減去吐回去的紅包錢,只要剩下來還有一萬塊就可以接受。也就是說,包的紅包如果平均算下來每個月不到 22k - 10k = 12k 的話,是無法讓這 100 人放棄的。獲得工作的人所送的紅包,平均算下來每個月至少要給 12k,這剛好就是原本的行情薪資與最低基本工資之間的差距。

74 | 75 |

如果老闆沒有那麼明顯愛錢,那麼勞工套交情的門路會更加混亂複雜,勞工們首先要付出不小的成本來找出老闆屬意的決勝標準是什麼,也許有些人會每天一大早去老闆的家門口等著請安,有些會無償接送老闆的小孩上學,有的會無償當老闆的跑腿,或是一些見不得人、不能合法坦蕩寫在工作內容裡的工作。老闆不一定會收到 12k,但是勞工的付出如果能換算等值金額的話,代價不會低於 12k,因為他付出的程度要能擊敗多出來的 200 位競爭者、要能排進前 100 名。如果老闆是個死要錢,其實還算是比較好的情況。

76 | 77 |

比起沒有最低基本工資的規定,這個局面是比較糟糕的。在沒有規定的時候,入選的 100 人拿工資一萬塊、沒入選的人就是想拿超過一萬塊而放棄的人,他們一看就能知道自己不想做。然而在有規定的情況下,一萬與規定之間的 12k 差距,沒有明確的勞務對價關係,而且因為法律的限制所以也不敢講清楚,以免被認定為實質減薪。在沒有明確的對價關係下,勞工的付出就很可能會合法地付諸流水了:例如說某勞工的紅包沒包夠,平均一個月只有 9k,排不進前 100 名,無法獲得工作。但是這 9k 明面上不是用來買工作的,是用來買交情的,所以不因為沒有獲得工作而退費。他實際上也真的有買到交情,只是交情不夠高到可以獲得工作而已。類似地,在沒那麼明顯死要錢的老闆身邊,勞工會花很多的成本摸索或是馬屁拍到馬腿上,最後還是沒有獲得工作,儘管老闆沒有得到實質好處,但勞工還是付出了,而且放水流了……

78 | 79 |

如果公司比較大,有好幾個股東組成,又或是執行長與股東是分開的,那麼找出套交情的正確對象又會再更困難一點。也許有些情況下要套交情的對象是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這情況塞紅包如果被發現,會有對股東背信的風險,所以勞工要付出更多心血,把它變成不那麼明顯是在送錢,或是提供一大堆額外的莫名其妙的勞務。公司老闆不一定能獲得多少,也可能什麼都沒獲得,但是勞工的付出是不會少的,因為他要能獲得聘用,還是要擊敗多出來的 200 個人,努力排進前 100 名。

80 | 81 |

實際上常聽到的是另一種情況:公司跟勞工談好,稅務上登記給了 22k,但實際上只有給 10k。這是貨真價實的違法,超出一開始假設的壞老闆「守法摳門」的範圍。但這是這個違法情節的實質影響,應該比上述守法情節的亂象來得好,違法的作法反而對大家比較好,真是吊詭。所以實務上應該是以這種違法方式的作法,會比合法送紅包攀交情的為多。

82 | 83 |

超時工作

84 | 85 |

只要有心,工時就可以突破。無論是一天最多 12 小時的限制、每週多少小時、每月多少小時、還是連續上班幾天的限制。

86 | 87 |

不過這邊要注意一個點,壞老闆如果要員工超時工作,目的不是要拗員工免錢多做工。超時的工作,壞老闆還是會補足行情範圍的工資,而且每小時工資的單價還會更高,因為超時勞累傷身不舒服,單價不出更高的話會找不到願意的人。這不是因為壞老闆良心發現,大家要倒過來想,如果老闆能夠在不加工資的情況下拗人再多工作,那麼在還沒有加工作的情況下,他怎麼可能不砍薪水?如果在不計算額外工時的時候,老闆已經把薪水砍到不能再砍了 (再砍就會缺工的程度),那麼對於額外的工時,老闆一定會付出額外的工資。

88 | 89 |

突破工時的作法,大方向就是多開一家公司,讓勞工在兩間公司兼職,如果每天在一間公司上班 8 小時,再在另一間上班 8 小時,兩邊都沒超時,而加起來就 16 小時。員工會願意配合兼職,我不是指幸福快樂我願意的那種願意,而是在舊制裡無力拒絕超時加班的員工,在新制裡也沒有新的因素會讓他能拒絕兼職。

90 | 91 |

不同行業的規避方式,其型態差異很大。目標就是要讓它在法規認定上視為兩個獨立的公司,但實際上員工的工作方式盡可能不被影響:例如說一間咖啡店隔成兩間咖啡店,員工前八小時與後八小時交換到另一邊上班等等…不過我不知道具體的認定條件為何,所以我在這邊還沒辦法講出比較確定可用的規避例子。

92 | 93 |

因為不同行業的規避型態會很不一樣,要用法規手段來防止規避,這規定一定是極度模糊的、或是極度複雜的。極度模糊或是極度複雜的法規,這與「法治」的目標是違備的,積極實行下去會成為一個人治的角落。

94 | 95 |

技術上來說,勞工超時工作是自願的 (或是說成被自願的,也許大家看了比較不刺眼)。勞工是先陷落在一個局裡,而在那個局裡,勞工覺得選擇超時工作為上算。如果我們想改善勞工的處境,我們要去改善那個局,而不是單純地想把超時工作這個選項去除掉。如果沒有改善那個局,而拔掉超時工作這個選項,那我們只是讓陷在局裡的勞工少了他覺得最好的選擇,逼他只能選擇更差的選項,勞工的處境會更慘。

96 | 97 |

「身體健康最重要,如果過勞失去了健康,賺再多的錢也是枉然。」這樣的句子表面上看起來很對,誰會為了多賺點錢而賠上自己的健康與生命呢?但是如果把這句子轉換一下,「你願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健康,換來孩子的溫飽?」「你願不願意超時工作,讓你的孩子可以順利完成學業?」「你想艱困一輩子,還是拼命三年,換一個翻身的未來?」超時工作有過勞死的風險,但不是每個超時工作的人都這麼死了,真的死掉的案例是很少數,所以人們選擇賭一下的機會還蠻大的。甚至如果賺來的錢不是用在自己的享受,而是用在自己心繫的人身上,自己的身體健康就沒那麼重要了。

98 | 99 |

如果陷落的局面沒有改善,勞工自己會去努力想辦法超時工作。我們對超時工作的禁止,反而是增加勞工尋求超時工作時的額外負擔。我們應該花心力於改善局面,而不是簡單拔除超時工作的機會。我們努力的方向應該是了解並改善局面,讓勞工有比超時工作更好的選擇。

100 | 101 |

規避勞基法規的最終解決方案

102 | 103 |

這個方法可以用來規避所有保護勞工的規定,就是把所有的勞工都變成資方。只要每一個員工都去作營業登記,每一個員工都是老闆、都是自僱者,員工們各自的一人公司再跟壞老闆的公司簽合作合約。壞老闆公司與員工公司之間合約的價金就不再受勞基法限制,而勞工超時工作是員工一人公司的責任,不過員工公司裡唯一的勞工就是負責人自己。技術上來說,此後這個社會再也沒有勞工問題,因為這個社會連一個勞工都不存在了……

104 | 105 |

這麼作是有成本的,營業登記會帶來額外的文件作業,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社會還沒有走到這一步。不過在勞基規定帶來的成本提高,比營業登記的成本還高的話,它就會沒有懸念地成為主流作法。目前有些產業的已經常見這個現象,例如說靠行的貨運司機、遊覽車司機等等,這產業會先一步變成這個型態,應該跟它的工作型態特別跟勞基法不合,以及獲利程度足以 cover 營業登記的額外成本有關。

106 | 107 |

資方會有損失,但不是把利益分給勞方

108 | 109 |

不但損失不是來自於把利益分給勞方,而且勞方還要一起分擔損失。

110 | 111 |

有這些規避的方法,但壞老闆還是有損失的。實行這些規避的方法,多少都會有額外的成本,除了要作調整這件事本身就有成本以外,例如說如果一年的工作日比原本略少,而如果公司需要的總工作量還是一樣多的話,那就需要加人進來做,總人數較多,管理成本也會略為提高,訓練新人的頻次也會增加等等。這些額外花費都不會讓勞工受益,只是公司做了一些事把它耗掉…

112 | 113 |

壞老闆不會自己吸收所有的損失,他會用減薪的方式讓勞工也替他分擔一些。會分多少不一定,原則上是如果勞工越劣勢,也就是排隊等著進公司取代勞工的越多,那麼勞工擔負的比例就會比較高;而如果勞工對老闆來說是難得的人才,而且離職也會有很多不差的地方可以去,那麼勞工擔負的比例就會比較低。不過更細節一點要怎麼看優勢劣勢的結構我就還沒有想得很明確了。

114 | 115 |

反過來說,像以送紅包突破最低基本工資的辦法,它表面上有多出所得稅的負擔在勞工身上。就是以前面舉的例子來說,勞工實際上只有拿到一萬塊的薪水,但包給老闆的紅包一萬二不能抵稅,所以所得稅還是要以兩萬二來計算。這情況下多出來的所得稅成本,也不會只有勞工自己承擔,老闆會承擔一小小部分,使得薪水扣紅包之後應該會比一萬還高一些 (分擔部分勞工要繳的稅)。不過出現包紅包搶工作這樣的情況時,勞工應該都是非常劣勢,所以不會比一萬高多少。

116 | 117 |

薪水與人力市場將老闆與員工在經濟方面緊密連結在一起,我們的法規無論是砍在哪一方身上,另一方都不會全身而退。而且承擔佔比是以他們之間的優劣勢結構決定的,跟我們表面上砍的是哪一方也沒有關係。

118 | 119 |

會大受傷的是好老闆

120 | 121 |

壞老闆會想很多的招來對付勞基法規定,所以這些規定對壞老闆的影響雖然有,但是相對不大。但是對好老闆的傷害就比較大了,好老闆可能在意員工士氣,可能在意社會觀感,所以不便於運用前述許多的規避方式。

122 | 123 |

好老闆會紮實地承受正面衝擊。

124 | 125 |

這會給壞老闆帶來競爭優勢。例如說如果要殺價競爭的時候,好老闆就會比壞老闆少了一截可以承擔的殺價空間,雖然不是說每個好老闆都會因而被擊倒,但這一定會帶來好老闆與壞老闆之間分佈的消長。而且,好老闆也可以學壞,也許就在看了這一篇之後…… (X

126 | 127 |

至於說如果勞動條件劣於勞基法的公司,老闆會是好老闆嗎?我想是這樣,勞基法規定了好幾個獨立的不同方面,如果有一家公司在三個方面都優於勞基法很多倍,但是偏偏有一個方面劣於勞基法,我們也許不一定要將他歸類於壞老闆…像是假設一間公司每天工作 13 小時,但是管吃管住薪水高到破表,所以員工不需要花通勤時間也不用自己去找吃的,還能存很多錢。這公司就特別適合人生規劃是想先拼十年存第一桶金的人,在你情我願大家開心的前提下,我們也不一定要說它一定就是壞公司。

128 | 129 |

不過,好老闆學壞之後比壞老闆多一個可以用的招:好公司常常設有高額的分紅獎金,用來提振士氣的。獎金要給多少砍多少,除了股東寫在公司章程規定好的比例以外,多給的部分完全不在法律的規範裡 (假設體質優良的好公司,股東們常會決定額外多給),所以所有變多的加班費與多放假要多聘人之類的額外支出,都可以從分紅獎金裡扣。其實就算好老闆沒有學壞,也不一定是有意要扣,營運成本上升以後,獲利自然就會少去上升的這一截,分紅獎金本來就會等比例縮水。

130 | 131 |

那現在資方在爭什麼

132 | 133 |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不覺得那些老闆都沒想到這些方法,這些方法只是我隨意想想就想到的,我不是老闆、我沒有員工,有沒有想到這些方法都不影響我的生計。而那些老闆的獲利是直接跟這個相關的,他們一定會更認真地想,而且他們都有與專業的會計等等的顧問合作,不可能沒有想出來。也許他們真超愛錢,所以對於這些規避時帶來的成本仍然覺得無法忍受;又也許他們想把大家的抗爭精力都耗在這裡,不要再往前一步,以免大家認真想出真的會對他們有大影響的方案,而且政客又方便向自己的支持者交待。不過這理由好像又太陰謀了……

134 | 135 |

我們應該幫助勞工,我們需要聰明的方法

136 | 137 |

自由市場派的信奉者多半反對政府插手干預市場運作,認為政府插手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讓社會的總體利益下降。我認為後半句的說法通常是正確的,但我並不因此就完全反對政府干預的手,只是干預的方式要聰明。

138 | 139 |

社會的總體利益是指所有人的利益總和,總體利益的上升不代表每一個成員的利益都上升,如果整體利益很大,但是失衡情況嚴重,這不是我們樂見的社會環境。如果能犧牲一些整體利益能換來較為平衡的狀態,有時候是值得的。可是干預的手法要聰明,不然我們會損失了整體利益,而且還是沒有換來平衡。

140 | 141 |

(註:額外還有一些因素,是自由市場帶來整體利益最大化所以沒考慮到的:市場個體間內耗如欺騙等等的影響、知識資訊等具有共用財性質的東西對社會整體進步的影響,它因為實務上不容易限制為私有權利,所以在自由市場的競逐中看不見的手會傾向不去推動它) 142 | (註:另外,社會整體指的不是台灣,而是整個市場連結得到的地方都算。所以如果只是符合整體利益最大化,全都富在美國窮在台灣,也是一種合理發展,只是這種的整體利益最大化我不喜歡,應該很多人也不希望。)

143 | 144 |

要聰明地干預自由市場,讓它往我們希望的方向改變,我們需要先了解自由市場的運作方式。我們要理解它背後的結構,然後再想方法來影響結構,而不是粗暴地在表面鋸箭。表面鋸箭不會解決問題,它只會讓問題變成我們不熟悉、更隱晦、難以觀察而且更難以處理的形式存在。

145 | 146 |

聰明的方法是什麼,我還沒有完整的想法,我想分享一下我覺得正確的思考方向,以及不完整的想法希望收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期待大家能想出完整而且可行的方法。

147 | 148 |

勞工的自然行情升不上去,第一層原因是與別的勞工競爭

149 | 150 |

我們先看勞工薪水行情的上限。行情薪水指的是在沒有最低基本工資限制時,會出現的薪水金額。如果有最低基本工資的話,那就是工資減去紅包以後剩下的部分。

151 | 152 |

回想前面段落裡向下突破最低基本工資的討論,勞工要投入多少成本才能獲得工作,這個門檻不是壞老闆指定的,而是與別的勞工競爭的結果。以前面的例子來說,這 100 個職缺,是因為有 100 位願意實拿一萬塊的勞工存在,堅持要拿超過一萬塊的勞工,排名會在 100 名之外。所以能獲得工作的勞工,實拿薪水無法超過一萬塊。

153 | 154 |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願意拿低薪?因為他們「覺得」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自知有更好的選擇,人們普遍不會選擇屈就。我把「覺得」這個詞加上引號,因為人們的選擇只能基於自己的認知,而不能根據自己不知道的客觀真相 -- 即使它才是真相。

155 | 156 |

勞工覺得沒有更好的選擇,一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真的不存在,雖然更好條件的工作存在,但是這位勞工的能力條件不符合。一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存在,只是勞工不知道。再想得寬一點,還有一種可能是目前勞工的能力條件不符合更好的工作,但是他應該可以學,技能點上去就可以了,可是他不知道他應該點什麼技能,因為他不知道需要多少、能花多少成本點技能,也不知道點了某技能以後能符合的工作機會能多賺多少。有限的資訊限制了勞工的選擇。

157 | 158 |

反過來看,支持勞工薪水自然行情降不下去的原因,是勞工知道自己可以另謀高就,自己知道,那麼他就不需要接受比這更低的薪資水準。老闆如果過度砍薪水,大家會跑光,前提是知道有哪裡可以跑~

159 | 160 |

改善資訊的流通可以健康地偏轉結構

161 | 162 |

我覺得改善資訊的流通,可以改善結構,而且是以比較健康的方式來進行,因為它不是限制市場中個體的選擇性,反而會增加選擇性,所以它比較不會侵蝕自由市場自我調節的活力或增加虛耗。

163 | 164 |

如果勞工能知道自己從事的工作內容,在全台灣有多少同性質的工作,薪資的中位數、平均數、四分位等等落於哪裡,工作內容的分類越細、工時如何、工作地區、年資之類的條件都分清楚更好,勞工就會知道自己的能力有沒有符合哪裡更好的工作,或是可以規劃往哪個目前還無法勝任的工作點技能 -- 如果有把握未來能賺回多少錢,現在就會知道可以拿多少成本來投資自己,貸款都敢。

165 | 166 |

資訊的來源也許是公司的稅捐資料,揭露資訊的隱私問題是要考量的,這是我還沒有想得很清楚的地方。另外,目前也沒有公定的細緻的工作分類。這邊還有不少努力的空間。它能帶來的改善有多少我不知道,我相信會蠻不少的……

167 | 168 |

改善資訊流通是有成本的,而且市場上沒有出現這樣的機制,也許就暗示了建構如此平台的花費,比大家能因此獲得的利益總和還要低,以致於看不見的手不賞臉。但它會讓適合的人去到適合的地方工作,讓有潛力的人勇於強化自己的能力,除了它能讓改善困頓人的生活,降低社會差距以外,它會讓社會上每一顆腦袋放在比較適合努力的地方,會更快更多地激發出有益的知識累積 -- 它是自由市場天生傾向不賞臉的共用財,但它實際上仍會增加社會的整體利益。

169 | 170 |

自由市場是一頭兇猛的野獸

171 | 172 |

自由市場是一頭兇猛的野獸,牠對社會沒有善意、也沒有惡意,但是牠有很強的能力。我們不該放任牠自己隨意亂衝,但最好也不要直接與牠對著幹。畢竟我們今日社會的運作靠牠帶來了許多好處,隨便侷限牠的能力會給我們帶來立即而明顯的退步,而且我們需要與台灣之外的國家競爭,即便我們能停下我們自己的野獸,我們也阻止不了外國的野獸向我們衝擊。

173 | 174 |

無論你喜不喜歡自由市場,都請花一些時間來了解它運作的原理,然後我們要想方法巧妙地利用它。改善資訊流通是我想到的一個方法,但它應該不是唯一的方法,我只是因為自己剛好從事資訊業,所以習慣先從這個方面找解法。希望大家能把虛耗的時間省下來,各從自己的專長裡,我們找找能讓社會更好的方法。

175 |
home
196 | -------------------------------------------------------------------------------- /2017.12.5-legal-bad-boss.md: -------------------------------------------------------------------------------- 1 | # 壞老闆逍遙法「內」之道 2 | 3 | 一例一修、七天假、加班費的認定、基本工資、連續工作天數與時數的限制等等,是身邊好朋友們討論好一陣子的議題。我覺得憂心,我覺得持保護勞工立場的一方,想要推行的方案真是糟糕透了。啊!我不是要說資方善良所以不要給他們找麻煩,我是要說資方有夠壞,所以這些方案即便順利地推行下去,一個壞老闆還是能在其中合法地悠遊自在。我希望大家省下一些耗在這部分的腦力,多分一些來設想其他比較有用的方法 (不過對於有夠粗糙的修法流程,該罵的還是要繼續罵) 4 | 5 | 這些規定會給壞老闆帶來一些損失,勞工在短期 (老闆還沒有確定事情發展情況以前) 可以撈到好處,但是長期來說等到事情穩定了而平衡下來,勞工在法案方面帶來的好處會回到原點,並且應該會比原本再更差一點,壞老闆不會甘於自己吃下所有損失,他會讓員工也承擔一部分。如果是在老闆較劣勢而員工較優勢的情況,員工分擔的佔比會比較低;而如果是老闆較優勢而員工較劣勢的情況,大部分損失都會轉嫁在員工的身上。糟糕的是,處境比較劣勢的員工,應該也是我們初衷裡比較想保護的勞動者。 6 | 7 | ## 「壞老闆」的角色設定 8 | 9 | 作為討論的基礎點,我們先設定一下「壞老闆」的屬性:守法的摳門老闆。 10 | 11 | 雖然有更壞的不守法的老闆存在,但畢竟對於根本沒打算守法的老闆,法規規定對他們就更沒用了。對於他們我們要討論的是勞檢與法律執行的徹底程度。我們先簡化一點假設執法都是徹底的,先只討論守法的壞老闆就好,看看守法的壞老闆就能悠哉到什麼地步。 12 | 13 | 而摳門的部分,我們設想這老闆的個性是個死要錢。他的良心從來不會覺得痛,因為他根本沒有良心;他不在意別人的處境困難或是危險;為了錢,他也不在意自己的面子或大眾觀感。只要是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他總是盡可能地作到最狠,謀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並且請大家在看討論的時候要留意一下:這位壞老闆不是修法以後才狠,他以前也是一樣狠。 14 | 15 | ## 七天假 16 | 17 | 法規規定每年要多給 (或是補給) 七天假,守法的壞老闆可以怎麼作? 18 | 19 | 先討論比較簡單的情況,我們假設在少七天假的時候,壞老闆的某位員工的月薪比最低基本工資高一截 (目前規定是月薪 22k) ,每個月拿四萬。為舉例計算方便,我們再假設少七天假的時候一年有 250 工作天。現在規定要多給 (補給) 七天假了,所以守法的老闆以後只會要求員工每年上班 243 天,可以多休息七天。 20 | 21 | 壞老闆會想把這員工的薪水大約調降為 40000 ÷ 250 × 243 = 38880 元。員工多了七天假,但從一年的加總看下來,它們的本質都是無薪假。或直另一個角度看:員工每年會少賺 40000 × 12 - 38880 × 12 = 13440 元,13440 ÷ 7 = 1920,每一天的假都是員工自己花 1920 元向壞老闆買來的。 22 | 23 | 降薪水會對公司有一些負面影響,例如說工作士氣等等,不過壞老闆不在意,反正在壞老闆的血汗公司本來就沒有士氣這回事。然而,勞基法有規定,在勞動條件一樣的時候,不可以片面調降工資 (雖然我不確定一年工作日變少還算不算是「勞動條件一樣」)。不過就算不能簡單地降薪水,壞老闆一定能用的方法就是資遣員工再開較低的起薪重新招聘,這作法的成本是對每一位想這樣調整的員工要付一筆資遣費與一筆重新招募以及新人訓練。所以舊勞工能受益的空間額度上限就是一筆資遣費與一次成功招聘的成本 (包含若干次失敗的成本) 與一次新人訓練,也就是壞老闆如果覺得用這技巧降薪水省下來的錢還不夠 cover 這個空間額度的話,壞老闆會打消降薪水的動作。不過這個成本是一次性的,降薪水的影響是長遠的,所以除非老闆這公司打算不久要收掉了,不然依時間攤下來其實這個受益空間蠻小的。另外,如果考慮壞老闆的公司流動率不低,那麼只要等一陣子舊員工自行離職以後就好了,不會額外多付資遣與招聘訓練的成本 (因為那是本來就在 schedule 上的支出)。以下為了討論方便,我就都簡略地說成調降薪水,雖然實際上可能是解僱再聘新人的形式。 24 | 25 | 如果員工原本的薪水就在基本工資附近,老闆想要的降幅可能會過低,那麼情況會不太一樣。我們在後面的段落再討論壞老闆向下突破最低基本工資的方法。 26 | 27 | 至於為什麼壞老闆過去會給月薪四萬而不是 38880 或甚至最低基本工資 22k,又為什麼修法後調降會落在 38880 附近而不是貪心地降更低,為什麼壞老闆會計較得這麼「公平」,我們也在後面的段落裡討論。 28 | 29 | 不過如果再深入計較一點,其實那 7 天的每天價值比其他 243 天還要高,要一個一年已經上班 243 天的人再多上 7 天班,每日工資的單價如果不給更高一點應該是叫不動的。所以反過來看,就是如果補給 7 天假的話,壞老闆也會用較高的單價把工資要回去,薪水調降的幅度會比上面的例子再高一點點,這 7 天假員工每一天要花超過 1920 元 (也許 2000元) 向老闆買。 30 | 31 | ## 加班認定 32 | 33 | 另一個看起來有傷資方利益的是加班費以 4 小時為計算單位,還有休息日的加班費為 2 倍,比平日的 1.5 倍更高。員工如果加班 1~3 小時,也是以 4 小時加班來計算,所以看起來如果通常加班時間比 4 小時低很多,或是有些加班是在休息日而不是平日,員工可以多賺到一些額外的加班費。 34 | 35 | 這只是看起來而已,壞老闆還是有應變之道。 36 | 37 | 公司長期在經營,老闆會看出來 (或是估計出來) 平均來說各員工加班的分佈如何,知道你通常加班多久,休息日又佔了多少。為了舉例方便,我們舉穩定而簡化的例子,實際的情況會比這複雜,不過各位可以從簡單的例子裡感受一些事情。我們假設某員工在修法前修法後的上班加班情況是一樣的,非加班的部分週一到週五每天八小時一共 40 小時,而加班的部分平日每天 1 小時 (共 5 小時),週六 2 小時。 38 | 39 | 在舊制裡,如果本薪為 N,那麼加班費的部分可以再拿 N × 7 × 1.5 ÷ 40,加上本薪一共是 1.2625 × N,如果本薪四萬的話,他一個月可以拿 50500 元。 40 | 41 | 在新制裡,加班費的部分每天要算為 4 小時,而且週六 (假設是休息日) 要以 2 倍計算,所以加班費的部分是 N × (5 × 4 × 1.5 + 1 × 4 × 2) ÷ 40 = 0.95 × N,加上本薪就是 1.95 × N,如果本薪四萬的話,現在可以拿 78000 元,多了 78000 - 50500 = 27500元,真好!但這不是真的,等到局面確定了,壞老闆會把員工的本薪 N 從四萬調降為 25897,讓這本薪 1.95 倍以後 50499,和原本的總收入差不多。 42 | 43 | 加班費看起來變多了,如果只看加班費的部分,實際上也真的變多了,不過它本質上算是拿員工自己的本薪出來再發還給自己。 44 | 45 | ## 最低基本工資 46 | 47 | 我們來看壞老闆怎麼對付最低基本工資吧。 48 | 49 | 假設在沒有基本工資的規定時,壞老闆手下的某個職位的薪資水準是每個月一萬元。這個職位有 100 個,而且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也就是說每年都有若干人離職或被開除、人力缺口補充得也蠻快的,適任而想進來的人也不太需要等待開缺,幾乎隨時自己想要就進得來。也就是人力市場上想在這職位工作的人也差不多剛好就是 100 人。這意思是說,一個特定的工作內容,一個月一萬元的薪水,隨時有大約 100 個人願意做。 50 | 51 | 當法規規定最低月薪要給 22k 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呢?職位應該合理假設還是 100 人左右,然而勞工做一樣的事情付出一樣多,現在可以多拿 12k,適任而且想要進來這個位置工作的人就變多了。會變多多少不一定,我們假定現在有 300 個能力條件適任的人想要這份工作。僧多粥少,在這 300 個人之間,必須有一些方式來決定出哪 100 個人可以獲得工作。 52 | 53 | 如果 300 個人都是適任的,假設各人額外的能力對此工作的助益也不大,那老闆會怎麼選人呢?當然與老闆交情好的應該會優先錄取吧~所以大家就要來比交情了。每位老闆的個性不一樣,對他攀交情的方法也不同,所以面對不同老闆要努力的方式比較發散一點。 54 | 55 | 如果壞老闆是個見錢眼開的死要錢,那麼送他紅包應該是套交情最有效的方法了。紅包越大交情越好,交情最好的前 100 名,就是紅包最大的前 100 個人。要送到多大的紅包可以獲得這份工作呢?這標準不是老闆決定的,有心想進去的員工必須送到讓 300 個人中的 200 個人都決定寧可放棄與之競爭的時候才可以。回想一下,在沒有規定最低基本工資的時候,有 100 個人願意每個月只拿一萬做這個工作,至少這 100 個人如果拿了 22k 以後減去吐回去的紅包錢,只要剩下來還有一萬塊就可以接受。也就是說,包的紅包如果平均算下來每個月不到 22k - 10k = 12k 的話,是無法讓這 100 人放棄的。獲得工作的人所送的紅包,平均算下來每個月至少要給 12k,這剛好就是原本的行情薪資與最低基本工資之間的差距。 56 | 57 | 如果老闆沒有那麼明顯愛錢,那麼勞工套交情的門路會更加混亂複雜,勞工們首先要付出不小的成本來找出老闆屬意的決勝標準是什麼,也許有些人會每天一大早去老闆的家門口等著請安,有些會無償接送老闆的小孩上學,有的會無償當老闆的跑腿,或是一些見不得人、不能合法坦蕩寫在工作內容裡的工作。老闆不一定會收到 12k,但是勞工的付出如果能換算等值金額的話,代價不會低於 12k,因為他付出的程度要能擊敗多出來的 200 位競爭者、要能排進前 100 名。如果老闆是個死要錢,其實還算是比較好的情況。 58 | 59 | 比起沒有最低基本工資的規定,這個局面是比較糟糕的。在沒有規定的時候,入選的 100 人拿工資一萬塊、沒入選的人就是想拿超過一萬塊而放棄的人,他們一看就能知道自己不想做。然而在有規定的情況下,一萬與規定之間的 12k 差距,沒有明確的勞務對價關係,而且因為法律的限制所以也不敢講清楚,以免被認定為實質減薪。在沒有明確的對價關係下,勞工的付出就很可能會合法地付諸流水了:例如說某勞工的紅包沒包夠,平均一個月只有 9k,排不進前 100 名,無法獲得工作。但是這 9k 明面上不是用來買工作的,是用來買交情的,所以不因為沒有獲得工作而退費。他實際上也真的有買到交情,只是交情不夠高到可以獲得工作而已。類似地,在沒那麼明顯死要錢的老闆身邊,勞工會花很多的成本摸索或是馬屁拍到馬腿上,最後還是沒有獲得工作,儘管老闆沒有得到實質好處,但勞工還是付出了,而且放水流了…… 60 | 61 | 如果公司比較大,有好幾個股東組成,又或是執行長與股東是分開的,那麼找出套交情的正確對象又會再更困難一點。也許有些情況下要套交情的對象是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這情況塞紅包如果被發現,會有對股東背信的風險,所以勞工要付出更多心血,把它變成不那麼明顯是在送錢,或是提供一大堆額外的莫名其妙的勞務。公司老闆不一定能獲得多少,也可能什麼都沒獲得,但是勞工的付出是不會少的,因為他要能獲得聘用,還是要擊敗多出來的 200 個人,努力排進前 100 名。 62 | 63 | 實際上常聽到的是另一種情況:公司跟勞工談好,稅務上登記給了 22k,但實際上只有給 10k。這是貨真價實的違法,超出一開始假設的壞老闆「守法摳門」的範圍。但這是這個違法情節的實質影響,應該比上述守法情節的亂象來得好,違法的作法反而對大家比較好,真是吊詭。所以實務上應該是以這種違法方式的作法,會比合法送紅包攀交情的為多。 64 | 65 | ## 超時工作 66 | 67 | 只要有心,工時就可以突破。無論是一天最多 12 小時的限制、每週多少小時、每月多少小時、還是連續上班幾天的限制。 68 | 69 | 不過這邊要注意一個點,壞老闆如果要員工超時工作,目的不是要拗員工免錢多做工。超時的工作,壞老闆還是會補足行情範圍的工資,而且每小時工資的單價還會更高,因為超時勞累傷身不舒服,單價不出更高的話會找不到願意的人。這不是因為壞老闆良心發現,大家要倒過來想,如果老闆能夠在不加工資的情況下拗人再多工作,那麼在還沒有加工作的情況下,他怎麼可能不砍薪水?如果在不計算額外工時的時候,老闆已經把薪水砍到不能再砍了 (再砍就會缺工的程度),那麼對於額外的工時,老闆一定會付出額外的工資。 70 | 71 | 突破工時的作法,大方向就是多開一家公司,讓勞工在兩間公司兼職,如果每天在一間公司上班 8 小時,再在另一間上班 8 小時,兩邊都沒超時,而加起來就 16 小時。員工會願意配合兼職,我不是指幸福快樂我願意的那種願意,而是在舊制裡無力拒絕超時加班的員工,在新制裡也沒有新的因素會讓他能拒絕兼職。 72 | 73 | 不同行業的規避方式,其型態差異很大。目標就是要讓它在法規認定上視為兩個獨立的公司,但實際上員工的工作方式盡可能不被影響:例如說一間咖啡店隔成兩間咖啡店,員工前八小時與後八小時交換到另一邊上班等等…不過我不知道具體的認定條件為何,所以我在這邊還沒辦法講出比較確定可用的規避例子。 74 | 75 | 因為不同行業的規避型態會很不一樣,要用法規手段來防止規避,這規定一定是極度模糊的、或是極度複雜的。極度模糊或是極度複雜的法規,這與「法治」的目標是違備的,積極實行下去會成為一個人治的角落。 76 | 77 | 技術上來說,勞工超時工作是自願的 (或是說成被自願的,也許大家看了比較不刺眼)。勞工是先陷落在一個局裡,而在那個局裡,勞工覺得選擇超時工作為上算。如果我們想改善勞工的處境,我們要去改善那個局,而不是單純地想把超時工作這個選項去除掉。如果沒有改善那個局,而拔掉超時工作這個選項,那我們只是讓陷在局裡的勞工少了他覺得最好的選擇,逼他只能選擇更差的選項,勞工的處境會更慘。 78 | 79 | 「身體健康最重要,如果過勞失去了健康,賺再多的錢也是枉然。」這樣的句子表面上看起來很對,誰會為了多賺點錢而賠上自己的健康與生命呢?但是如果把這句子轉換一下,「你願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健康,換來孩子的溫飽?」「你願不願意超時工作,讓你的孩子可以順利完成學業?」「你想艱困一輩子,還是拼命三年,換一個翻身的未來?」超時工作有過勞死的風險,但不是每個超時工作的人都這麼死了,真的死掉的案例是很少數,所以人們選擇賭一下的機會還蠻大的。甚至如果賺來的錢不是用在自己的享受,而是用在自己心繫的人身上,自己的身體健康就沒那麼重要了。 80 | 81 | 如果陷落的局面沒有改善,勞工自己會去努力想辦法超時工作。我們對超時工作的禁止,反而是增加勞工尋求超時工作時的額外負擔。我們應該花心力於改善局面,而不是簡單拔除超時工作的機會。我們努力的方向應該是了解並改善局面,讓勞工有比超時工作更好的選擇。 82 | 83 | ## 規避勞基法規的最終解決方案 84 | 85 | 這個方法可以用來規避所有保護勞工的規定,就是把所有的勞工都變成資方。只要每一個員工都去作營業登記,每一個員工都是老闆、都是自僱者,員工們各自的一人公司再跟壞老闆的公司簽合作合約。壞老闆公司與員工公司之間合約的價金就不再受勞基法限制,而勞工超時工作是員工一人公司的責任,不過員工公司裡唯一的勞工就是負責人自己。技術上來說,此後這個社會再也沒有勞工問題,因為這個社會連一個勞工都不存在了…… 86 | 87 | 這麼作是有成本的,營業登記會帶來額外的文件作業,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社會還沒有走到這一步。不過在勞基規定帶來的成本提高,比營業登記的成本還高的話,它就會沒有懸念地成為主流作法。目前有些產業的已經常見這個現象,例如說靠行的貨運司機、遊覽車司機等等,這產業會先一步變成這個型態,應該跟它的工作型態特別跟勞基法不合,以及獲利程度足以 cover 營業登記的額外成本有關。 88 | 89 | ## 資方會有損失,但不是把利益分給勞方 90 | 91 | 不但損失不是來自於把利益分給勞方,而且勞方還要一起分擔損失。 92 | 93 | 有這些規避的方法,但壞老闆還是有損失的。實行這些規避的方法,多少都會有額外的成本,除了要作調整這件事本身就有成本以外,例如說如果一年的工作日比原本略少,而如果公司需要的總工作量還是一樣多的話,那就需要加人進來做,總人數較多,管理成本也會略為提高,訓練新人的頻次也會增加等等。這些額外花費都不會讓勞工受益,只是公司做了一些事把它耗掉… 94 | 95 | 壞老闆不會自己吸收所有的損失,他會用減薪的方式讓勞工也替他分擔一些。會分多少不一定,原則上是如果勞工越劣勢,也就是排隊等著進公司取代勞工的越多,那麼勞工擔負的比例就會比較高;而如果勞工對老闆來說是難得的人才,而且離職也會有很多不差的地方可以去,那麼勞工擔負的比例就會比較低。不過更細節一點要怎麼看優勢劣勢的結構我就還沒有想得很明確了。 96 | 97 | 反過來說,像以送紅包突破最低基本工資的辦法,它表面上有多出所得稅的負擔在勞工身上。就是以前面舉的例子來說,勞工實際上只有拿到一萬塊的薪水,但包給老闆的紅包一萬二不能抵稅,所以所得稅還是要以兩萬二來計算。這情況下多出來的所得稅成本,也不會只有勞工自己承擔,老闆會承擔一小小部分,使得薪水扣紅包之後應該會比一萬還高一些 (分擔部分勞工要繳的稅)。不過出現包紅包搶工作這樣的情況時,勞工應該都是非常劣勢,所以不會比一萬高多少。 98 | 99 | 薪水與人力市場將老闆與員工在經濟方面緊密連結在一起,我們的法規無論是砍在哪一方身上,另一方都不會全身而退。而且承擔佔比是以他們之間的優劣勢結構決定的,跟我們表面上砍的是哪一方也沒有關係。 100 | 101 | ## 會大受傷的是好老闆 102 | 103 | 壞老闆會想很多的招來對付勞基法規定,所以這些規定對壞老闆的影響雖然有,但是相對不大。但是對好老闆的傷害就比較大了,好老闆可能在意員工士氣,可能在意社會觀感,所以不便於運用前述許多的規避方式。 104 | 105 | 好老闆會紮實地承受正面衝擊。 106 | 107 | 這會給壞老闆帶來競爭優勢。例如說如果要殺價競爭的時候,好老闆就會比壞老闆少了一截可以承擔的殺價空間,雖然不是說每個好老闆都會因而被擊倒,但這一定會帶來好老闆與壞老闆之間分佈的消長。而且,好老闆也可以學壞,也許就在看了這一篇之後…… (X 108 | 109 | 至於說如果勞動條件劣於勞基法的公司,老闆會是好老闆嗎?我想是這樣,勞基法規定了好幾個獨立的不同方面,如果有一家公司在三個方面都優於勞基法很多倍,但是偏偏有一個方面劣於勞基法,我們也許不一定要將他歸類於壞老闆…像是假設一間公司每天工作 13 小時,但是管吃管住薪水高到破表,所以員工不需要花通勤時間也不用自己去找吃的,還能存很多錢。這公司就特別適合人生規劃是想先拼十年存第一桶金的人,在你情我願大家開心的前提下,我們也不一定要說它一定就是壞公司。 110 | 111 | 不過,好老闆學壞之後比壞老闆多一個可以用的招:好公司常常設有高額的分紅獎金,用來提振士氣的。獎金要給多少砍多少,除了股東寫在公司章程規定好的比例以外,多給的部分完全不在法律的規範裡 (假設體質優良的好公司,股東們常會決定額外多給),所以所有變多的加班費與多放假要多聘人之類的額外支出,都可以從分紅獎金裡扣。其實就算好老闆沒有學壞,也不一定是有意要扣,營運成本上升以後,獲利自然就會少去上升的這一截,分紅獎金本來就會等比例縮水。 112 | 113 | ## 那現在資方在爭什麼 114 | 115 |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不覺得那些老闆都沒想到這些方法,這些方法只是我隨意想想就想到的,我不是老闆、我沒有員工,有沒有想到這些方法都不影響我的生計。而那些老闆的獲利是直接跟這個相關的,他們一定會更認真地想,而且他們都有與專業的會計等等的顧問合作,不可能沒有想出來。也許他們真超愛錢,所以對於這些規避時帶來的成本仍然覺得無法忍受;又也許他們想把大家的抗爭精力都耗在這裡,不要再往前一步,以免大家認真想出真的會對他們有大影響的方案,而且政客又方便向自己的支持者交待。不過這理由好像又太陰謀了…… 116 | 117 | ## 我們應該幫助勞工,我們需要聰明的方法 118 | 119 | 自由市場派的信奉者多半反對政府插手干預市場運作,認為政府插手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讓社會的總體利益下降。我認為後半句的說法通常是正確的,但我並不因此就完全反對政府干預的手,只是干預的方式要聰明。 120 | 121 | 社會的總體利益是指所有人的利益總和,總體利益的上升不代表每一個成員的利益都上升,如果整體利益很大,但是失衡情況嚴重,這不是我們樂見的社會環境。如果能犧牲一些整體利益能換來較為平衡的狀態,有時候是值得的。可是干預的手法要聰明,不然我們會損失了整體利益,而且還是沒有換來平衡。 122 | 123 | (註:額外還有一些因素,是自由市場帶來整體利益最大化所以沒考慮到的:市場個體間內耗如欺騙等等的影響、知識資訊等具有共用財性質的東西對社會整體進步的影響,它因為實務上不容易限制為私有權利,所以在自由市場的競逐中看不見的手會傾向不去推動它) 124 | (註:另外,社會整體指的不是台灣,而是整個市場連結得到的地方都算。所以如果只是符合整體利益最大化,全都富在美國窮在台灣,也是一種合理發展,只是這種的整體利益最大化我不喜歡,應該很多人也不希望。) 125 | 126 | 要聰明地干預自由市場,讓它往我們希望的方向改變,我們需要先了解自由市場的運作方式。我們要理解它背後的結構,然後再想方法來影響結構,而不是粗暴地在表面鋸箭。表面鋸箭不會解決問題,它只會讓問題變成我們不熟悉、更隱晦、難以觀察而且更難以處理的形式存在。 127 | 128 | 聰明的方法是什麼,我還沒有完整的想法,我想分享一下我覺得正確的思考方向,以及不完整的想法希望收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期待大家能想出完整而且可行的方法。 129 | 130 | ## 勞工的自然行情升不上去,第一層原因是與別的勞工競爭 131 | 132 | 我們先看勞工薪水行情的上限。行情薪水指的是在沒有最低基本工資限制時,會出現的薪水金額。如果有最低基本工資的話,那就是工資減去紅包以後剩下的部分。 133 | 134 | 回想前面段落裡向下突破最低基本工資的討論,勞工要投入多少成本才能獲得工作,這個門檻不是壞老闆指定的,而是與別的勞工競爭的結果。以前面的例子來說,這 100 個職缺,是因為有 100 位願意實拿一萬塊的勞工存在,堅持要拿超過一萬塊的勞工,排名會在 100 名之外。所以能獲得工作的勞工,實拿薪水無法超過一萬塊。 135 | 136 |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願意拿低薪?因為他們「覺得」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自知有更好的選擇,人們普遍不會選擇屈就。我把「覺得」這個詞加上引號,因為人們的選擇只能基於自己的認知,而不能根據自己不知道的客觀真相 -- 即使它才是真相。 137 | 138 | 勞工覺得沒有更好的選擇,一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真的不存在,雖然更好條件的工作存在,但是這位勞工的能力條件不符合。一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存在,只是勞工不知道。再想得寬一點,還有一種可能是目前勞工的能力條件不符合更好的工作,但是他應該可以學,技能點上去就可以了,可是他不知道他應該點什麼技能,因為他不知道需要多少、能花多少成本點技能,也不知道點了某技能以後能符合的工作機會能多賺多少。有限的資訊限制了勞工的選擇。 139 | 140 | 反過來看,支持勞工薪水自然行情降不下去的原因,是勞工知道自己可以另謀高就,自己知道,那麼他就不需要接受比這更低的薪資水準。老闆如果過度砍薪水,大家會跑光,前提是知道有哪裡可以跑~ 141 | 142 | ## 改善資訊的流通可以健康地偏轉結構 143 | 144 | 我覺得改善資訊的流通,可以改善結構,而且是以比較健康的方式來進行,因為它不是限制市場中個體的選擇性,反而會增加選擇性,所以它比較不會侵蝕自由市場自我調節的活力或增加虛耗。 145 | 146 | 如果勞工能知道自己從事的工作內容,在全台灣有多少同性質的工作,薪資的中位數、平均數、四分位等等落於哪裡,工作內容的分類越細、工時如何、工作地區、年資之類的條件都分清楚更好,勞工就會知道自己的能力有沒有符合哪裡更好的工作,或是可以規劃往哪個目前還無法勝任的工作點技能 -- 如果有把握未來能賺回多少錢,現在就會知道可以拿多少成本來投資自己,貸款都敢。 147 | 148 | 資訊的來源也許是公司的稅捐資料,揭露資訊的隱私問題是要考量的,這是我還沒有想得很清楚的地方。另外,目前也沒有公定的細緻的工作分類。這邊還有不少努力的空間。它能帶來的改善有多少我不知道,我相信會蠻不少的…… 149 | 150 | 改善資訊流通是有成本的,而且市場上沒有出現這樣的機制,也許就暗示了建構如此平台的花費,比大家能因此獲得的利益總和還要低,以致於看不見的手不賞臉。但它會讓適合的人去到適合的地方工作,讓有潛力的人勇於強化自己的能力,除了它能讓改善困頓人的生活,降低社會差距以外,它會讓社會上每一顆腦袋放在比較適合努力的地方,會更快更多地激發出有益的知識累積 -- 它是自由市場天生傾向不賞臉的共用財,但它實際上仍會增加社會的整體利益。 151 | 152 | ## 自由市場是一頭兇猛的野獸 153 | 154 | 自由市場是一頭兇猛的野獸,牠對社會沒有善意、也沒有惡意,但是牠有很強的能力。我們不該放任牠自己隨意亂衝,但最好也不要直接與牠對著幹。畢竟我們今日社會的運作靠牠帶來了許多好處,隨便侷限牠的能力會給我們帶來立即而明顯的退步,而且我們需要與台灣之外的國家競爭,即便我們能停下我們自己的野獸,我們也阻止不了外國的野獸向我們衝擊。 155 | 156 | 無論你喜不喜歡自由市場,都請花一些時間來了解它運作的原理,然後我們要想方法巧妙地利用它。改善資訊流通是我想到的一個方法,但它應該不是唯一的方法,我只是因為自己剛好從事資訊業,所以習慣先從這個方面找解法。希望大家能把虛耗的時間省下來,各從自己的專長裡,我們找找能讓社會更好的方法。 157 | -------------------------------------------------------------------------------- /2018.1.12-legal-overclocked-work.html: -------------------------------------------------------------------------------- 1 | 2 | 鑫蒂大帝系列 - 合法的超時工作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8.1.12

鑫蒂大帝系列 - 合法的超時工作

20 | 21 |

以後鑫蒂大帝要開兩家軟體公司: 鑫蒂無良企業社, 鑫蒂黑心企業社. 員工薪水都是日薪計算, 同時在兩家兼職.. 其中一半的人每週一二三四在無良企業社寫程式, 五六日在黑心企業社寫程式; 另外一半的人倒過來輪.. 員工做好做滿一年365天每天八小時, 還可以同時享受兩間公司所提供的七休三或七休四, 優於勞基法的公司福利, 再加送員工四年一次的229作為公司的聯合休假日. 生意太好工作吃緊的時候鑫蒂大帝會再去開一間鑫蒂血汗企業社, 邀請前兩家公司的員工被自願來兼職, 薪資以時薪計算, 每一天已經工作滿八小時的人, 剩下的時間去第三間繼續寫程式... 在別的公司因為各種因素而無法拒絕加班的人, 來到鑫蒂大帝的公司也一定不會拒絕兼職的邀請.

22 | 23 |

如果你覺得做太多了想休息, 可以來跟鑫蒂大帝商量看看, 也許面善心惡的鑫蒂大帝心情好就會放你幾天無薪假; 你也可以體力撐不住而上班打瞌睡, 看看鑫蒂大帝會不會開除你.. 或是你覺得這根本太扯了, 你們可以用腳投票, 通通離職去別的公司讓鑫蒂大帝公司缺工經營不下去而倒閉, 用市場競爭來懲罰這些無良黑心血汗公司. 但是如果你們搞錯了方向, 無論你們如何叫破喉嚨, 勞基法也是救不了你們的. 因為鑫蒂大帝的公司從來不會虧待員工, 每一間都沒有讓員工超時工作, 也絕對不會讓員工加到任何一個小時的班!

24 | 25 |

鑫蒂大帝混亂邪惡嗎? 不, 鑫蒂大帝是守序邪惡~~ 如果哪天法規發瘋要求七休六, 她也照樣可以貼心地多開幾間公司完美切割給你! 除非法規規定勞工一律不准兼職... 不對, 就算禁止兼職也沒有用, 如果禁止兼職的話, 鑫蒂大帝的公司員工若隔天要輪換另一間上班, 那麼今天下班的時候就會辦理自願離職, 明天再到另一間報到上班. 到底什麼員工會這麼奴, 鑫蒂大帝都這麼壞了, 員工竟然還要配合她? 那些不願跟面善心惡的鑫蒂大帝協商, 又無法下定決心就此離去, 只想等待勞基法拯救他的人...都是.

26 | 27 |

法規規定越嚴苛, 鑫蒂大帝就會越強大, 因為所有不照鑫蒂大帝的方法經營的, 通通都會撐不下去. 到了規定禁止兼職的時候, 鑫蒂大帝最期待的就是勞基法進一步規定勞工通通不准換工作, 或是離職後一年內設為閉鎖期不准找新工作, 這樣她就可以把所有的員工栓在她的麾下, 作她一輩子的奴隸,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28 | 29 |

(我覺得額外取一個奇怪的藝名, 就能寫出自己平常不願意說的怪話了...)

30 |
home
51 | -------------------------------------------------------------------------------- /2018.1.12-legal-overclocked-work.md: -------------------------------------------------------------------------------- 1 | # 鑫蒂大帝系列 - 合法的超時工作 2 | 3 | 以後鑫蒂大帝要開兩家軟體公司: 鑫蒂無良企業社, 鑫蒂黑心企業社. 員工薪水都是日薪計算, 同時在兩家兼職.. 其中一半的人每週一二三四在無良企業社寫程式, 五六日在黑心企業社寫程式; 另外一半的人倒過來輪.. 員工做好做滿一年365天每天八小時, 還可以同時享受兩間公司所提供的七休三或七休四, 優於勞基法的公司福利, 再加送員工四年一次的229作為公司的聯合休假日. 生意太好工作吃緊的時候鑫蒂大帝會再去開一間鑫蒂血汗企業社, 邀請前兩家公司的員工被自願來兼職, 薪資以時薪計算, 每一天已經工作滿八小時的人, 剩下的時間去第三間繼續寫程式... 在別的公司因為各種因素而無法拒絕加班的人, 來到鑫蒂大帝的公司也一定不會拒絕兼職的邀請. 4 | 5 | 如果你覺得做太多了想休息, 可以來跟鑫蒂大帝商量看看, 也許面善心惡的鑫蒂大帝心情好就會放你幾天無薪假; 你也可以體力撐不住而上班打瞌睡, 看看鑫蒂大帝會不會開除你.. 或是你覺得這根本太扯了, 你們可以用腳投票, 通通離職去別的公司讓鑫蒂大帝公司缺工經營不下去而倒閉, 用市場競爭來懲罰這些無良黑心血汗公司. 但是如果你們搞錯了方向, 無論你們如何叫破喉嚨, 勞基法也是救不了你們的. 因為鑫蒂大帝的公司從來不會虧待員工, 每一間都沒有讓員工超時工作, 也絕對不會讓員工加到任何一個小時的班! 6 | 7 | 鑫蒂大帝混亂邪惡嗎? 不, 鑫蒂大帝是守序邪惡~~ 如果哪天法規發瘋要求七休六, 她也照樣可以貼心地多開幾間公司完美切割給你! 除非法規規定勞工一律不准兼職... 不對, 就算禁止兼職也沒有用, 如果禁止兼職的話, 鑫蒂大帝的公司員工若隔天要輪換另一間上班, 那麼今天下班的時候就會辦理自願離職, 明天再到另一間報到上班. 到底什麼員工會這麼奴, 鑫蒂大帝都這麼壞了, 員工竟然還要配合她? 那些不願跟面善心惡的鑫蒂大帝協商, 又無法下定決心就此離去, 只想等待勞基法拯救他的人...都是. 8 | 9 | 法規規定越嚴苛, 鑫蒂大帝就會越強大, 因為所有不照鑫蒂大帝的方法經營的, 通通都會撐不下去. 到了規定禁止兼職的時候, 鑫蒂大帝最期待的就是勞基法進一步規定勞工通通不准換工作, 或是離職後一年內設為閉鎖期不准找新工作, 這樣她就可以把所有的員工栓在她的麾下, 作她一輩子的奴隸,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10 | 11 | (我覺得額外取一個奇怪的藝名, 就能寫出自己平常不願意說的怪話了...) 12 | -------------------------------------------------------------------------------- /2018.1.19-logic-gate-mono-card.html: -------------------------------------------------------------------------------- 1 | 2 | 邏輯閘與群論素材黑白圖卡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8.1.19

邏輯閘與群論素材黑白圖卡

20 | 21 |

近年的研究顯示, 人類嬰兒三個月大以前只看得到黑白, 會對黑白構成的圖案有興趣... 所以就有許多人印製了黑白圖卡要給嬰兒看 (google image「黑白圖卡」可以看到很多)...

22 | 23 |

婦產科和月子中心的嬰兒床兩側也都會貼上這種黑白圖卡, 嬰兒醒來張開眼睛的時候就可以看, 而且會發現正在爆哭的嬰兒, 剛好頭轉過來看到圖卡的時候, 有時候就會停頓下來專心看圖卡... 不過如果身體還是餓或是不舒服的話, 這停頓大概不會超過兩秒... XD

24 | 25 |

這些圖卡多半都是幾何圖案, 或是動植物的 icon.. 我覺得嬰兒都已經花時間在看這些圖卡了, 與其看那些不知所謂的幾何圖案, 或是還沒看過實際物體的抽象圖示 (那就也是不知所謂).. 還不如看一些也許可以練習抽象歸納的東西....

26 | 27 |

於是我做了這張圖卡, 給有需要的人使用 ^^

28 | 29 |

雖然我不知道嬰兒的腦神經能不能作歸納, 而且這個問題目前也很難驗證.. 不過應該也不會比其他的糟就是了 :p

30 | 31 |

32 | 33 |

SVG 檔連結: 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logic.svg

34 | 35 |

PDF 檔連結: 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logic.pdf

36 | 37 |

SVG & PDF 檔是倒過來的, 記得印出來以後翻過來用比較好.. (我覺得啦

38 | 39 |
40 | 41 |

另外做了一張群論題材的, 左右是旋轉, 上下是翻轉.. 圖卡裡面有圓形有方形還有旋轉以後不對稱的棒子.

42 | 43 |

我覺得在構想圖卡內容的時候, 有一種在試圖跟外星生物溝通的 fu..... XD

44 | 45 |

(註: 上半兩個 row 跟下半兩個 row 是不同的 set, 我設想是要剪開使用~)

46 | 47 |

48 | 49 |

SVG 檔連結: 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group.svg

50 | 51 |

PDF 檔連結: 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group.pdf

52 |
home
73 | -------------------------------------------------------------------------------- /2018.1.19-logic-gate-mono-card.md: -------------------------------------------------------------------------------- 1 | # 邏輯閘與群論素材黑白圖卡 2 | 3 | 近年的研究顯示, 人類嬰兒三個月大以前只看得到黑白, 會對黑白構成的圖案有興趣... 所以就有許多人印製了黑白圖卡要給嬰兒看 (google image「黑白圖卡」可以看到很多)... 4 | 5 | 婦產科和月子中心的嬰兒床兩側也都會貼上這種黑白圖卡, 嬰兒醒來張開眼睛的時候就可以看, 而且會發現正在爆哭的嬰兒, 剛好頭轉過來看到圖卡的時候, 有時候就會停頓下來專心看圖卡... 不過如果身體還是餓或是不舒服的話, 這停頓大概不會超過兩秒... XD 6 | 7 | 這些圖卡多半都是幾何圖案, 或是動植物的 icon.. 我覺得嬰兒都已經花時間在看這些圖卡了, 與其看那些不知所謂的幾何圖案, 或是還沒看過實際物體的抽象圖示 (那就也是不知所謂).. 還不如看一些也許可以練習抽象歸納的東西.... 8 | 9 | 於是我做了這張圖卡, 給有需要的人使用 ^^ 10 | 11 | 雖然我不知道嬰兒的腦神經能不能作歸納, 而且這個問題目前也很難驗證.. 不過應該也不會比其他的糟就是了 :p 12 | 13 | ![](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logic.svg) 14 | 15 | SVG 檔連結: [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logic.svg](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logic.svg) 16 | 17 | PDF 檔連結: [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logic.pdf](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logic.pdf) 18 | 19 | SVG & PDF 檔是倒過來的, 記得印出來以後翻過來用比較好.. (我覺得啦 20 | 21 | --- 22 | 23 | 另外做了一張群論題材的, 左右是旋轉, 上下是翻轉.. 圖卡裡面有圓形有方形還有旋轉以後不對稱的棒子. 24 | 25 | 我覺得在構想圖卡內容的時候, 有一種在試圖跟外星生物溝通的 fu..... XD 26 | 27 | (註: 上半兩個 row 跟下半兩個 row 是不同的 set, 我設想是要剪開使用~) 28 | 29 | ![](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group.svg) 30 | 31 | SVG 檔連結: [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group.svg](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group.svg) 32 | 33 | PDF 檔連結: [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group.pdf](https://cindylinz.github.io/PublicShare/group.pdf) 34 | -------------------------------------------------------------------------------- /2018.1.27-legal-low-paid-job.html: -------------------------------------------------------------------------------- 1 | 2 | 鑫蒂大帝系列 - 低於基本工資的合法工作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8.1.27

鑫蒂大帝系列 - 低於基本工資的合法工作

20 | 21 |

這次要挑戰低於基本工資的合法工作. 鑫蒂大帝要開一家專門作教育訓練與認證的公司: 鑫蒂功德會實證社, 目標是為社會提供刻苦耐勞的優質勞動力. 經過一定程度的教育之後, 公司會根據修習的課程不同, 授予不同等級的一年效期刻苦耐勞良工證. 有些類型的工作職缺, 會將這良工證列入必要的聘用條件.

22 | 23 |

接下來, 以實例介紹一下「丙級刻苦耐勞良工證」要怎麼取得, 以讓各位體會一下它是一個怎樣的東西. 報名鑫蒂功德會實證社的學員, 公司會提供教育訓練, 上課教導任勞任怨, 不計較薪水, 尊敬老闆, 還有愚公移山, 焚膏繼晷, 埋頭苦幹, 駑馬十駕, 功在不舍,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台灣笨牛精神... 等等的鑫蒂大帝自己都覺得胡說八道的職場大道理 (許多內容出自「狸貓上師玉龍財神功德本願經」). 報名的時候要先繳少少的兩千元頭期款, 即可開始上課. 尾款比較多, 總共要12萬, 可以一起付清, 也可以等拿到良工證以後再分12期零利率繳付. 不過要注意的是, 分期繳付以後如果某個月中斷了或不再繳付, 那麼手上的良工證也會被暫停或取消資格.

24 | 25 |

假設台灣的基本工資已經規定為每個月三萬元, 想每月只花兩萬塊來聘用勞工的公司, 依法仍開出每月三萬的薪水, 但是他可以要求任職者遞交有效的「丙級刻苦耐勞良工證」給公司, 離職時會再發還, 也就是說一張良工證只能同時用於一份工作. 然後這間公司就可以憑這張有效的良工證, 向鑫蒂功德會實證社請領每個月一萬元的學員任用籌謝金. 這公司每個月向這位勞工發出三萬元的薪水, 另外再從鑫蒂大帝的訓練機構拿回一萬元籌謝金作補貼, 一來一往他一個月就可以只花兩萬塊來聘用一個勞工; 在勞工的方面, 只要先到鑫蒂大帝的教育單位受訓取得認證, 就可以只做值兩萬元的事, 但領到三萬元的薪水; 而對於鑫蒂大帝, 除了報名費的頭期款兩千元以外, 12萬元的大筆尾款一塊錢都沒分到, 純粹是在作功德, 真是佛心來的...

26 | 27 |

有的人一直擔心著基本工資的訂定會清除低端勞工, 低端工作. 鑫蒂大帝發了願, 只要鑫蒂功德實證社存在一天, 就保證這些低端工作不會消滅. 只要有鑫蒂大帝在, 低端勞工就不用擔心失業, 可以放心地一輩子做低端工作! 有朋友說過, 最低工資的調高, 是對勞力的尊重. 沒錯! 鑫蒂大帝讓產值只有兩萬的勞工, 不但可以領得令人尊重的三萬元工資, 還加給一個刻苦耐勞的認證, 加倍地令人尊重!

28 | 29 |

不過鑫蒂大帝又想了想, 如果來上課的學員都要安排講師授課, 這樣成本有點高, 不符合小器愛計較的鑫蒂大帝風範. 所以鑫蒂大帝決定把先把課程內容錄好, 來上課的學員都去視聽教室看影片就好. 如果有學員特別勤奮想急著投入工作, 那麼鑫蒂大帝也準備了速成方案, 只要把所有的影片檔案下載回去就可以開始繳尾款拿良工證了. 這樣的安排對鑫蒂大帝方便, 對勞工也方便! 如果有人覺得對於這樣的偷吃步看不下去, 想要檢舉或修法扼止.... 嗯, 這阻止的動作如果發揮效果了, 要求所有學員都一定要乖乖地上一段期間的實體課程才能拿認證, 這的確會對鑫蒂大帝帶來損失.. 不過你最好也想想, 對於你心頭最軟的那塊弱勢勞工, 你逼他們要額外花時間體力來上內容沒有意義的課, 你帶來的是保護, 還是傷害. 你砍向鑫蒂大帝的每一刀, 都會同時劃在低端勞工的身上, 你將再難說清楚你到底是主持正義的天使, 還是傷害弱勢的惡魔..

30 | 31 |

所以, 最低基本工資到底限制了什麼? 就是讓弱勢勞工不能再直接簡單找薪水兩萬的工作, 而要每年多繳兩千元給鑫蒂大帝才能再找薪水兩萬的工作. 而且, 你千萬不要阻止鑫蒂大帝. 如果弱勢勞工現在是在第十八層地獄, 你的每一刀都會劃在勞工身上, 讓弱勢勞工掉入第十九層.... 啊不對! 你應該想盡辦法阻止鑫蒂大帝, 讓鑫蒂大帝去運用更加隱晦, 別人都想不出來的方法. 拜託大家用公權力消滅鑫蒂大帝的競爭者, 鑫蒂大帝就可以向弱勢勞工收取更多更多的費用了! 弱勢勞工也是鑫蒂大帝心中最軟的一塊! (嚼

32 | 33 |

(編按: 這個方法還是有一些成本在, 雖然已經蠻低的了.. 但相對來說, 如果賺錢不靠形象的公司願意不管吃相難看的話, 規避的成本可以省更多更多就達到一樣的效果, 所以這種作法大概不容易普及, 只能拿來獵奇笑笑, 並作為一個理論上的成本上限... :Q)

34 |
home
55 | -------------------------------------------------------------------------------- /2018.1.27-legal-low-paid-job.md: -------------------------------------------------------------------------------- 1 | # 鑫蒂大帝系列 - 低於基本工資的合法工作 2 | 3 | 這次要挑戰低於基本工資的合法工作. 鑫蒂大帝要開一家專門作教育訓練與認證的公司: 鑫蒂功德會實證社, 目標是為社會提供刻苦耐勞的優質勞動力. 經過一定程度的教育之後, 公司會根據修習的課程不同, 授予不同等級的一年效期刻苦耐勞良工證. 有些類型的工作職缺, 會將這良工證列入必要的聘用條件. 4 | 5 | 接下來, 以實例介紹一下「丙級刻苦耐勞良工證」要怎麼取得, 以讓各位體會一下它是一個怎樣的東西. 報名鑫蒂功德會實證社的學員, 公司會提供教育訓練, 上課教導任勞任怨, 不計較薪水, 尊敬老闆, 還有愚公移山, 焚膏繼晷, 埋頭苦幹, 駑馬十駕, 功在不舍,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台灣笨牛精神... 等等的鑫蒂大帝自己都覺得胡說八道的職場大道理 (許多內容出自「狸貓上師玉龍財神功德本願經」). 報名的時候要先繳少少的兩千元頭期款, 即可開始上課. 尾款比較多, 總共要12萬, 可以一起付清, 也可以等拿到良工證以後再分12期零利率繳付. 不過要注意的是, 分期繳付以後如果某個月中斷了或不再繳付, 那麼手上的良工證也會被暫停或取消資格. 6 | 7 | 假設台灣的基本工資已經規定為每個月三萬元, 想每月只花兩萬塊來聘用勞工的公司, 依法仍開出每月三萬的薪水, 但是他可以要求任職者遞交有效的「丙級刻苦耐勞良工證」給公司, 離職時會再發還, 也就是說一張良工證只能同時用於一份工作. 然後這間公司就可以憑這張有效的良工證, 向鑫蒂功德會實證社請領每個月一萬元的學員任用籌謝金. 這公司每個月向這位勞工發出三萬元的薪水, 另外再從鑫蒂大帝的訓練機構拿回一萬元籌謝金作補貼, 一來一往他一個月就可以只花兩萬塊來聘用一個勞工; 在勞工的方面, 只要先到鑫蒂大帝的教育單位受訓取得認證, 就可以只做值兩萬元的事, 但領到三萬元的薪水; 而對於鑫蒂大帝, 除了報名費的頭期款兩千元以外, 12萬元的大筆尾款一塊錢都沒分到, 純粹是在作功德, 真是佛心來的... 8 | 9 | 有的人一直擔心著基本工資的訂定會清除低端勞工, 低端工作. 鑫蒂大帝發了願, 只要鑫蒂功德實證社存在一天, 就保證這些低端工作不會消滅. 只要有鑫蒂大帝在, 低端勞工就不用擔心失業, 可以放心地一輩子做低端工作! 有朋友說過, 最低工資的調高, 是對勞力的尊重. 沒錯! 鑫蒂大帝讓產值只有兩萬的勞工, 不但可以領得令人尊重的三萬元工資, 還加給一個刻苦耐勞的認證, 加倍地令人尊重! 10 | 11 | 不過鑫蒂大帝又想了想, 如果來上課的學員都要安排講師授課, 這樣成本有點高, 不符合小器愛計較的鑫蒂大帝風範. 所以鑫蒂大帝決定把先把課程內容錄好, 來上課的學員都去視聽教室看影片就好. 如果有學員特別勤奮想急著投入工作, 那麼鑫蒂大帝也準備了速成方案, 只要把所有的影片檔案下載回去就可以開始繳尾款拿良工證了. 這樣的安排對鑫蒂大帝方便, 對勞工也方便! 如果有人覺得對於這樣的偷吃步看不下去, 想要檢舉或修法扼止.... 嗯, 這阻止的動作如果發揮效果了, 要求所有學員都一定要乖乖地上一段期間的實體課程才能拿認證, 這的確會對鑫蒂大帝帶來損失.. 不過你最好也想想, 對於你心頭最軟的那塊弱勢勞工, 你逼他們要額外花時間體力來上內容沒有意義的課, 你帶來的是保護, 還是傷害. 你砍向鑫蒂大帝的每一刀, 都會同時劃在低端勞工的身上, 你將再難說清楚你到底是主持正義的天使, 還是傷害弱勢的惡魔.. 12 | 13 | 所以, 最低基本工資到底限制了什麼? 就是讓弱勢勞工不能再直接簡單找薪水兩萬的工作, 而要每年多繳兩千元給鑫蒂大帝才能再找薪水兩萬的工作. 而且, 你千萬不要阻止鑫蒂大帝. 如果弱勢勞工現在是在第十八層地獄, 你的每一刀都會劃在勞工身上, 讓弱勢勞工掉入第十九層.... 啊不對! 你應該想盡辦法阻止鑫蒂大帝, 讓鑫蒂大帝去運用更加隱晦, 別人都想不出來的方法. 拜託大家用公權力消滅鑫蒂大帝的競爭者, 鑫蒂大帝就可以向弱勢勞工收取更多更多的費用了! 弱勢勞工也是鑫蒂大帝心中最軟的一塊! (嚼 14 | 15 | (編按: 這個方法還是有一些成本在, 雖然已經蠻低的了.. 但相對來說, 如果賺錢不靠形象的公司願意不管吃相難看的話, 規避的成本可以省更多更多就達到一樣的效果, 所以這種作法大概不容易普及, 只能拿來獵奇笑笑, 並作為一個理論上的成本上限... :Q) 16 | -------------------------------------------------------------------------------- /2018.11.21-the-religional-meaning-of-voting.html: -------------------------------------------------------------------------------- 1 | 2 | 投票的宗教意義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8.11.21

投票的宗教意義

20 | 21 |

投票日快到了。想想,我們的一票其實是很微小的,特別是投給首長或是公投,考慮到總投票人數,手中這一票造成的影響連 1ppm (百萬分之一) 都不到。無論那天偷懶不去投票,或甚至是投票當下蓋反邊了,其實也不嚴重,此舉帶來的擾動不會超過 1ppm。民主投票就一定是如此,如果你的一票佔比夠大有感,那就不是民主的環境;如果環境是民主的,你的一票以及每個人的一票,就一定都沒什麼用。

22 | 23 |

BUT,這投票的動作會給你帶來一個心理暗示,把你和這塊土地,以及屬於這裡的人們繫結在一起。你投票的時候,你會覺得你為這群體作了個決定,儘管它不一定就會是最後的結果,但這最後結果的機率分佈確是被你影響了。是你,影響了這裡的每一個人,把自己與台灣的未來往某個方向推了一把。平常我們說台灣是我們的父母,但經過投票這樣一個明確的動作影響台灣未來的走向,台灣又會像是我們的小孩,心理上會對它有責任,使我們更在意它、更愛它。如果當選人或是公投的走向剛好是你投票的方向,你會對這個人或案子後續的發展優劣感受更加深刻,因為你知道他就是你推上去的,因為你而好、也因為你而糟。而如果你是慎重地做這件事,花了工夫思量選擇,尤其如果你出的代價比較大,千里迢迢甚至遠從地球的另一端趕回來投票,這些感受與心理暗示還會更加強烈。

24 | 25 |

投票有宗教儀式的意味在,而這個儀式對屬於這裡的每一個人,是有益的,它就像遠行朝聖一般強化我們的歸屬認同感。如果更多的人對這裡有愛、對這裡的未來有責任感,我們的群體就會更加強健。

26 |
home
47 | -------------------------------------------------------------------------------- /2018.11.21-the-religional-meaning-of-voting.md: -------------------------------------------------------------------------------- 1 | # 投票的宗教意義 2 | 3 | 投票日快到了。想想,我們的一票其實是很微小的,特別是投給首長或是公投,考慮到總投票人數,手中這一票造成的影響連 1ppm (百萬分之一) 都不到。無論那天偷懶不去投票,或甚至是投票當下蓋反邊了,其實也不嚴重,此舉帶來的擾動不會超過 1ppm。民主投票就一定是如此,如果你的一票佔比夠大有感,那就不是民主的環境;如果環境是民主的,你的一票以及每個人的一票,就一定都沒什麼用。 4 | 5 | BUT,這投票的動作會給你帶來一個心理暗示,把你和這塊土地,以及屬於這裡的人們繫結在一起。你投票的時候,你會覺得你為這群體作了個決定,儘管它不一定就會是最後的結果,但這最後結果的機率分佈確是被你影響了。是你,影響了這裡的每一個人,把自己與台灣的未來往某個方向推了一把。平常我們說台灣是我們的父母,但經過投票這樣一個明確的動作影響台灣未來的走向,台灣又會像是我們的小孩,心理上會對它有責任,使我們更在意它、更愛它。如果當選人或是公投的走向剛好是你投票的方向,你會對這個人或案子後續的發展優劣感受更加深刻,因為你知道他就是你推上去的,因為你而好、也因為你而糟。而如果你是慎重地做這件事,花了工夫思量選擇,尤其如果你出的代價比較大,千里迢迢甚至遠從地球的另一端趕回來投票,這些感受與心理暗示還會更加強烈。 6 | 7 | 投票有宗教儀式的意味在,而這個儀式對屬於這裡的每一個人,是有益的,它就像遠行朝聖一般強化我們的歸屬認同感。如果更多的人對這裡有愛、對這裡的未來有責任感,我們的群體就會更加強健。 8 | -------------------------------------------------------------------------------- /2018.11.23-the-psychology-effect-of-the-religional-meaning-of-voting.html: -------------------------------------------------------------------------------- 1 | 2 | 投票的宗教意義的心理機制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8.11.23

投票的宗教意義的心理機制

20 | 21 |

前面一篇 投票的宗教意義 講到投票帶來的心理影響。無論人因為什麼動機而去投票,只要他一次又一次去投票,那麼投票這個動作帶來的心理暗示,強化個人的認同感歸屬感,應該通常都是會有的。這個效果應該源自於人類天生的心理保護機制。一般來說,花了一堆代價,做一件客觀上效益其實很低的事情,並且還一次又一次重複地做,就會有這個現象。就像受騙的人或是東西買貴的人,會傾向去生出各種理由幫騙子講好話,或是主動去認定買來的東西真的很好。

22 | 23 |

也許有的人覺得陷在這種機制裡很笨,有大腦被制約的感覺,於是就想著要怎麼克服這個心理現象。我覺得只要認知它存在就好,而不該去克服它。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試圖去泯滅這人性的過程應該是蠻痛苦的,尤其當你的心理落入需要被保護的狀態時,你還強力抑制這個保護機制,讓自己直接暴露在危險中,你可能會陷入自我否定到崩潰。而對於社會來說,如果有很多人會去用力泯滅自己的天性,他們會變得不可預期而危險,人際信任降低而增加社會環境的不安全感,來往或合作要橫生許多防備的成本,除了降低大家做事的效率以外,也會比較不快樂。(按:這邊社會影響的部分的推論有點滑坡,因為能看出自己落入這個機制的人很少,就算有聽過斯德歌爾摩症候群,也只能拿來嘲笑別人,很難看出自己身在其中;而看出來的人之中,就算嘗試逆天努力了,也因為過程痛苦,以致這其中程度上能夠走得遠的人比例也很低。所以這種恐怖份子應該很少很少)

24 | 25 |

我們可以採正面的態度來看待這個心理機制。在還沒陷入的情境,可以有意識地利用這種現象在自己身上,主動將它運用在好的地方。我們可以事先看好在某個場合的這個機制會帶來什麼後續效果 (例如去投票會增進歸屬感),覺得好的話,我們理性地決定投身到這個機制裡面,主動去觸發它 (例如就去投票),有意識地制約自己前往自己覺得好的境界去。雖然在這流程的後半,我們的大腦是被心理機制制約的,但它是我們事先想好並選擇的,所以整個來說這是我們有意識的決定,而不是像阿米巴那樣無意識地被操控。利用心理的順向制約的好處是後半的路程身心協調,做同樣的事卻比較不會覺得累。可以想像有些人在玩一些需要花時間練功的遊戲,客觀來說明明就是枯燥疲累的長時間重複性動作。但玩家在過程中卻是快樂的,有休閒的效果,反而能讓他真正要工作的時候更有活力。現實中進入這種心理狀態,就會像遊戲中正向 buff 的效果 (如果你沒在打電動而聽不懂這比喻的話就跳過這句吧 orz)

26 | 27 |

而如果萬一是被動陷入這個處境,例如說已經被騙了或是東西買貴了,這處理起來就比較需要技巧了,要讓自己繼續享受保護機制帶來的幸福感以免自我否定而崩潰,但同時又不影響後續的判斷決定……嗯,這個複雜的操作改天再說好了~

28 |
home
49 | -------------------------------------------------------------------------------- /2018.11.23-the-psychology-effect-of-the-religional-meaning-of-voting.md: -------------------------------------------------------------------------------- 1 | # 投票的宗教意義的心理機制 2 | 3 | 前面一篇 [投票的宗教意義](//cindylinz.github.io/Article/2018.11.21-the-religional-meaning-of-voting.html) 講到投票帶來的心理影響。無論人因為什麼動機而去投票,只要他一次又一次去投票,那麼投票這個動作帶來的心理暗示,強化個人的認同感歸屬感,應該通常都是會有的。這個效果應該源自於人類天生的心理保護機制。一般來說,花了一堆代價,做一件客觀上效益其實很低的事情,並且還一次又一次重複地做,就會有這個現象。就像受騙的人或是東西買貴的人,會傾向去生出各種理由幫騙子講好話,或是主動去認定買來的東西真的很好。 4 | 5 | 也許有的人覺得陷在這種機制裡很笨,有大腦被制約的感覺,於是就想著要怎麼克服這個心理現象。我覺得只要認知它存在就好,而不該去克服它。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試圖去泯滅這人性的過程應該是蠻痛苦的,尤其當你的心理落入需要被保護的狀態時,你還強力抑制這個保護機制,讓自己直接暴露在危險中,你可能會陷入自我否定到崩潰。而對於社會來說,如果有很多人會去用力泯滅自己的天性,他們會變得不可預期而危險,人際信任降低而增加社會環境的不安全感,來往或合作要橫生許多防備的成本,除了降低大家做事的效率以外,也會比較不快樂。(按:這邊社會影響的部分的推論有點滑坡,因為能看出自己落入這個機制的人很少,就算有聽過斯德歌爾摩症候群,也只能拿來嘲笑別人,很難看出自己身在其中;而看出來的人之中,就算嘗試逆天努力了,也因為過程痛苦,以致這其中程度上能夠走得遠的人比例也很低。所以這種恐怖份子應該很少很少) 6 | 7 | 我們可以採正面的態度來看待這個心理機制。在還沒陷入的情境,可以有意識地利用這種現象在自己身上,主動將它運用在好的地方。我們可以事先看好在某個場合的這個機制會帶來什麼後續效果 (例如去投票會增進歸屬感),覺得好的話,我們理性地決定投身到這個機制裡面,主動去觸發它 (例如就去投票),有意識地制約自己前往自己覺得好的境界去。雖然在這流程的後半,我們的大腦是被心理機制制約的,但它是我們事先想好並選擇的,所以整個來說這是我們有意識的決定,而不是像阿米巴那樣無意識地被操控。利用心理的順向制約的好處是後半的路程身心協調,做同樣的事卻比較不會覺得累。可以想像有些人在玩一些需要花時間練功的遊戲,客觀來說明明就是枯燥疲累的長時間重複性動作。但玩家在過程中卻是快樂的,有休閒的效果,反而能讓他真正要工作的時候更有活力。現實中進入這種心理狀態,就會像遊戲中正向 buff 的效果 (如果你沒在打電動而聽不懂這比喻的話就跳過這句吧 orz) 8 | 9 | 而如果萬一是被動陷入這個處境,例如說已經被騙了或是東西買貴了,這處理起來就比較需要技巧了,要讓自己繼續享受保護機制帶來的幸福感以免自我否定而崩潰,但同時又不影響後續的判斷決定……嗯,這個複雜的操作改天再說好了~ 10 | -------------------------------------------------------------------------------- /2018.7.5-roof-design-for-leaking-water.html: -------------------------------------------------------------------------------- 1 | 2 | 不用防水材料的防漏水天花板裝潢設計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18.7.5

不用防水材料的防漏水天花板裝潢設計

20 | 21 |

裝潢房子,常常會在原本的天花板之下再做一層裝潢的天花板,用來隱藏消防管線、隱藏冷氣機或冷水管、或是隱藏位置不妙的大樑、還有方便裝設一堆漂亮的崁燈等等。這一片裝潢加裝的天花板通常是水平的。我有個想法,把它作成傾斜的,會帶來一些好處:

22 | 23 |

天花板開始漏水的時候,會先滴到裝潢的天花板上,裝潢的天花板上面會積一些水並吸收一部分的水,局部滲透以後再滴下來。如果裝潢的天花板是平的,那整片天花板的任何位置都有可能是滴水的位置,這次漏水會從哪裡滴,事先不會知道;而如果天花板是斜的,只要滲水滴落的流量不要太大,水會沿著天花板傾斜的方向,匯聚到事先設好的最低點累積與滴落,如果最低點設一個排水孔的話就會立即從這邊流出來而不累積。就算材質不防水還是會有這個效果,你可以拿一片薄薄的綠色菜瓜布這種超級透水的東西試試看,斜拿著放在水龍頭底下沖,就算整片菜瓜布都溼透了,只要傾斜度與水流量的關係抓好,水還是會從菜瓜布的最低點流出來,而不是從水龍頭的正下方流出來。而如果材質沒有像菜瓜布這麼透水,那麼容許的水流量就可以大一點、傾斜度可以更水平一點。

24 | 25 |

滴水點可以事先知道就是一個很大的好處,我們只要避開那一個角落,那麼怕泡水的東西像是床單衣物或是電器,就不會有一天意外地被漏水滴到泡水了。另外根據我自己租屋漏水的經驗,我臥室的天花板泡了水以後,似乎大小會有一點點改變,使得原本水平的天花板開始出現不均勻的高低,結果就算更上面漏水的位置不變,滴下來的位置還是會漸漸移動,正在漏水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挪動一次接水的水桶,而下一次同一種漏水又會從新的地方開始滴。更糟的是,因為天花板雖然是水平的但高度有微小的不均勻,使得同時積水滴水的點可能會有好幾個,這時候就要考驗家中的水桶數量。

26 | 27 |

天花板作成斜的,並且在最低點留一個排水孔,那麼漏水的時候水就會直接從排水孔流出,而不會默默地在天花板上積蓄。我們平常只要偶爾經過的時候看一下那個角落有沒有水漬,就會及早知道是不是有漏水需要處理,不需要爬到天花板上檢查。早點發現漏水並加以處理,比較不會放到發霉,泡水變形的問題應該程度也會減小。

28 | 29 |

我想了有三種方式來作這個斜置的天花板:一個是直接放斜的,缺點是需要忍受一個看起來不水平的天花板,不過因為這其實不是常時有水流經過的地方,所以不用像水管一樣擔心流速不夠快而堵塞的問題,而且剛開始發生漏水的時候,流量應該都還很小,所以雖然說是斜的,應該還是蠻平的,也許視覺上就可以忍受。另一個方法是放兩片,下面一片平常會看到的是平的,上面一片導水的才是斜的,不過這樣就需要兩片材料。最後一個方法是只放一片,但這一片作成厚薄不均,讓它下緣是平的,上緣是斜的,不知道這樣施作難度會不會提高太多,另外就是這一種作法只能導流表面還沒滲入裝潢天花板的水,而因為下緣是平的,所以已經滲入的水就不會導引到排水孔只能等它們蒸發,而就地滴落的可能性也會大一點。

30 | 31 |

住在頂樓的人最適合考慮這個作法,就算你的房子還很新不會漏水,但一旦住久了,它就是可能會漏水的老房子啦~~ 不是住頂樓,但是很接近頂樓的人,最好也考慮一下,因為你家樓上可能有內縮的設計,那麼你的屋頂有一部分就會是裸露的,也是很有機會漏水的。最後,如果你不是上面兩種情況,但是你家樓上有人住的話,你最好還是要考慮一下,因為不知道樓上什麼時候會發神經或是遷來一戶神經病,也許大樓起造的時候就是神經病等級的設計,把你睡覺處的正上方(改)建成廁所,而且可能地板防水沒有施工好或老舊了,有一天馬桶堵住了,泡著屎尿的糞水浸潤你的天花板,然後滴落在你睡覺的床上,或是滴進你正在睡覺而沒有緊閉的嘴裡。雖然經過水泥天花板的過濾,你不會看到固體糞便,每一滴水看起來都是透明的,而且聞聞好像也沒什麼味道。但是用水桶收集起來以後你就會發現它是黃褐色的,而且很臭…… 發生這樣的事情理論上樓上要負責,但無論他怎麼有誠意地整修或怎麼賠錢給你,也不會減少你心中的一點陰影。這時候你就會希望你的頭上有一片傾斜的天花板,雖然發生漏水之後還是要善後,但是你的心中就不會像我一樣有陰影。

32 | 33 |

我問了身邊的朋友,包括常常買自住宅的同事、常常看別人房子的房貸襄理、還有常常作裝潢的設計師,都沒看過或聽說有人天花板這樣子設計。所以這設計的實際效果怎麼樣,大家的經驗就是沒有經驗w 希望最近或是接下來要裝潢房屋的朋友,可以考慮考慮這個作法,這樣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我們漸漸就會知道這樣作的效果好不好了~~

34 |
home
55 | -------------------------------------------------------------------------------- /2018.7.5-roof-design-for-leaking-water.md: -------------------------------------------------------------------------------- 1 | # 不用防水材料的防漏水天花板裝潢設計 2 | 3 | 裝潢房子,常常會在原本的天花板之下再做一層裝潢的天花板,用來隱藏消防管線、隱藏冷氣機或冷水管、或是隱藏位置不妙的大樑、還有方便裝設一堆漂亮的崁燈等等。這一片裝潢加裝的天花板通常是水平的。我有個想法,把它作成傾斜的,會帶來一些好處: 4 | 5 | 天花板開始漏水的時候,會先滴到裝潢的天花板上,裝潢的天花板上面會積一些水並吸收一部分的水,局部滲透以後再滴下來。如果裝潢的天花板是平的,那整片天花板的任何位置都有可能是滴水的位置,這次漏水會從哪裡滴,事先不會知道;而如果天花板是斜的,只要滲水滴落的流量不要太大,水會沿著天花板傾斜的方向,匯聚到事先設好的最低點累積與滴落,如果最低點設一個排水孔的話就會立即從這邊流出來而不累積。就算材質不防水還是會有這個效果,你可以拿一片薄薄的綠色菜瓜布這種超級透水的東西試試看,斜拿著放在水龍頭底下沖,就算整片菜瓜布都溼透了,只要傾斜度與水流量的關係抓好,水還是會從菜瓜布的最低點流出來,而不是從水龍頭的正下方流出來。而如果材質沒有像菜瓜布這麼透水,那麼容許的水流量就可以大一點、傾斜度可以更水平一點。 6 | 7 | 滴水點可以事先知道就是一個很大的好處,我們只要避開那一個角落,那麼怕泡水的東西像是床單衣物或是電器,就不會有一天意外地被漏水滴到泡水了。另外根據我自己租屋漏水的經驗,我臥室的天花板泡了水以後,似乎大小會有一點點改變,使得原本水平的天花板開始出現不均勻的高低,結果就算更上面漏水的位置不變,滴下來的位置還是會漸漸移動,正在漏水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挪動一次接水的水桶,而下一次同一種漏水又會從新的地方開始滴。更糟的是,因為天花板雖然是水平的但高度有微小的不均勻,使得同時積水滴水的點可能會有好幾個,這時候就要考驗家中的水桶數量。 8 | 9 | 天花板作成斜的,並且在最低點留一個排水孔,那麼漏水的時候水就會直接從排水孔流出,而不會默默地在天花板上積蓄。我們平常只要偶爾經過的時候看一下那個角落有沒有水漬,就會及早知道是不是有漏水需要處理,不需要爬到天花板上檢查。早點發現漏水並加以處理,比較不會放到發霉,泡水變形的問題應該程度也會減小。 10 | 11 | 我想了有三種方式來作這個斜置的天花板:一個是直接放斜的,缺點是需要忍受一個看起來不水平的天花板,不過因為這其實不是常時有水流經過的地方,所以不用像水管一樣擔心流速不夠快而堵塞的問題,而且剛開始發生漏水的時候,流量應該都還很小,所以雖然說是斜的,應該還是蠻平的,也許視覺上就可以忍受。另一個方法是放兩片,下面一片平常會看到的是平的,上面一片導水的才是斜的,不過這樣就需要兩片材料。最後一個方法是只放一片,但這一片作成厚薄不均,讓它下緣是平的,上緣是斜的,不知道這樣施作難度會不會提高太多,另外就是這一種作法只能導流表面還沒滲入裝潢天花板的水,而因為下緣是平的,所以已經滲入的水就不會導引到排水孔只能等它們蒸發,而就地滴落的可能性也會大一點。 12 | 13 | 住在頂樓的人最適合考慮這個作法,就算你的房子還很新不會漏水,但一旦住久了,它就是可能會漏水的老房子啦~~ 不是住頂樓,但是很接近頂樓的人,最好也考慮一下,因為你家樓上可能有內縮的設計,那麼你的屋頂有一部分就會是裸露的,也是很有機會漏水的。最後,如果你不是上面兩種情況,但是你家樓上有人住的話,你最好還是要考慮一下,因為不知道樓上什麼時候會發神經或是遷來一戶神經病,也許大樓起造的時候就是神經病等級的設計,把你睡覺處的正上方(改)建成廁所,而且可能地板防水沒有施工好或老舊了,有一天馬桶堵住了,泡著屎尿的糞水浸潤你的天花板,然後滴落在你睡覺的床上,或是滴進你正在睡覺而沒有緊閉的嘴裡。雖然經過水泥天花板的過濾,你不會看到固體糞便,每一滴水看起來都是透明的,而且聞聞好像也沒什麼味道。但是用水桶收集起來以後你就會發現它是黃褐色的,而且很臭…… 發生這樣的事情理論上樓上要負責,但無論他怎麼有誠意地整修或怎麼賠錢給你,也不會減少你心中的一點陰影。這時候你就會希望你的頭上有一片傾斜的天花板,雖然發生漏水之後還是要善後,但是你的心中就不會像我一樣有陰影。 14 | 15 | 我問了身邊的朋友,包括常常買自住宅的同事、常常看別人房子的房貸襄理、還有常常作裝潢的設計師,都沒看過或聽說有人天花板這樣子設計。所以這設計的實際效果怎麼樣,大家的經驗就是沒有經驗w 希望最近或是接下來要裝潢房屋的朋友,可以考慮考慮這個作法,這樣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我們漸漸就會知道這樣作的效果好不好了~~ 16 |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html: -------------------------------------------------------------------------------- 1 | 2 | 隱藏手機 (android) Youtube premium 背景播放時的小畫面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20.2.20

隱藏手機 (android) Youtube premium 背景播放時的小畫面

20 | 21 |

Youtube premium 允許使用者開背景播放,也可以關掉手機畫面繼續播放純聲音。只是在背景播放的時候,會在畫面上留有一個小畫面,像圖片右下角這樣子,Youtube 沒有提供關掉它的選項,不過我找到了一個可以關掉它的方法。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首先,先開啟 Youtube 的大畫面。

28 | 29 |

30 | 31 |

然後從螢幕上方拉出 android 的快捷工具列。

32 | 33 |

34 | 35 |

長按最左邊那顆 WiFi 按鈕、或是第二顆音效鈕 (藍芽那顆試過不行,其他的我還沒試),手機會開啟全畫面的設定頁像這樣。

36 | 37 |

38 | 39 |

這時候你就可以隨意切換到首頁或再開啟你想用的其他 APP,Youtube 正常運作中,也可以看到左上角有長駐提示的 icon,但是那個小畫面就沒有出現了。

40 | 41 |

42 |
home
63 |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md: -------------------------------------------------------------------------------- 1 | # 隱藏手機 (android) Youtube premium 背景播放時的小畫面 2 | 3 | Youtube premium 允許使用者開背景播放,也可以關掉手機畫面繼續播放純聲音。只是在背景播放的時候,會在畫面上留有一個小畫面,像圖片右下角這樣子,Youtube 沒有提供關掉它的選項,不過我找到了一個可以關掉它的方法。 4 | 5 | 6 | 7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1.jpg) 8 | 9 | 首先,先開啟 Youtube 的大畫面。 10 | 11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2.jpg) 12 | 13 | 然後從螢幕上方拉出 android 的快捷工具列。 14 | 15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3.jpg) 16 | 17 | 長按最左邊那顆 WiFi 按鈕、或是第二顆音效鈕 (藍芽那顆試過不行,其他的我還沒試),手機會開啟全畫面的設定頁像這樣。 18 | 19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4.jpg) 20 | 21 | 這時候你就可以隨意切換到首頁或再開啟你想用的其他 APP,Youtube 正常運作中,也可以看到左上角有長駐提示的 icon,但是那個小畫面就沒有出現了。 22 | 23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5.jpg) 24 |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1.jpg: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CindyLinz/Article/68ebc3ecd91cc325ed51b348acf2bcd558c0c4c8/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1.jpg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2.jpg: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CindyLinz/Article/68ebc3ecd91cc325ed51b348acf2bcd558c0c4c8/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2.jpg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3.jpg: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CindyLinz/Article/68ebc3ecd91cc325ed51b348acf2bcd558c0c4c8/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3.jpg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4.jpg: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CindyLinz/Article/68ebc3ecd91cc325ed51b348acf2bcd558c0c4c8/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4.jpg -------------------------------------------------------------------------------- /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5.jpg: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CindyLinz/Article/68ebc3ecd91cc325ed51b348acf2bcd558c0c4c8/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5.jpg -------------------------------------------------------------------------------- /2020.3.23-talk-to-people-by-hurt.html: -------------------------------------------------------------------------------- 1 | 2 | 傷害人民溝通法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20.3.23

傷害人民溝通法

20 | 21 |

早上才在網路上看到在傳在罵一個可能的防疫破口,說在美國聚集了大批要回中國的中國人,他們規劃回中國的路上要過境台灣,甚至其中有的說如果染病了要把數字算在台灣頭上,下午就聽到發佈命令台灣禁止轉機了。這反應動作真的是很迅速,迅速到…令人懷疑政府是早就準備好要這樣做,把後續會造成的影響配套都已經先暗中作安排,就等人民抱怨以後才把這命令端出來。

22 | 23 |

這個懷疑我沒辦法驗證,這是我懷疑很久的一件事:對於台灣 (美國也是) 這種由人民問責的國家 (就是光民怨就可以把政府翻掉的國家),政府想作點大動作,尤其是要應對即將到來的災難,都必須要「慢半拍」… 政府可以事先暗中作準備,但是千萬不能太早就明著作。像這次是運氣比較好只是先惹得大家罵一陣就可以,有的時候要先放著讓它造成一點實質傷害,然後才可以明著出手。因為人民普遍看不到還沒出現的災難,卻感受得到已經施行的應變措施所產生的各種問題,然後通通算在執政者的頭上。輕則把執政者轟下台、重則把已經實行到一半的應變措施全部取消,然後再一起往地獄裡衝… 所以政府為了讓政策能好好地作,只好在下命令以前,先讓災難發生一點,讓人民看一看棺材掉個眼淚,讓比較大比例的民眾凝聚好共識 (還是會剩下一些冥頑不靈的人就只好算了)。

24 | 25 |

我懷疑走這路線的事件有第一班荒腔走板的武漢撤僑包機、美國911雙子星大樓被撞毀、美國珍珠港被日本轟炸、還有美國這次防疫的動作前半好像相信 WHO 的樣子,都像是政府應該事先就知情 (至少情報單位應該知道) 卻不預先阻止災難發生的。而且事後政府還要努力裝笨否認它事先知情,不然它放任第一波的災難發生還是要擔責任,人民會罵政府放手不阻止而造成無辜的人民傷亡。第一波犧牲的人也的確是無辜的,可以算是自己的政府決定讓他們死的,不過政府是不是應該選擇在事情沒有一般人看得出跡象的時候,就先出手阻止,這就是電車難題了。對我們事外觀察的人來看,還有一個麻煩是歷史沒有如果,政府當時選擇了一條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另一條路會怎麼發展,不過總之看起來歷史上有不少次政府是先放手讓災難發生一點,然後再用不太合理的快速作反應。

26 | 27 |

我覺得這放慢半拍而造成的犧牲,有一點像是台灣過度醫療的意味,就「解決問題」本身來說它完全就是個浪費、是白白的損失,而且有時候損失的是人命,但是不付出這個損失的話,可能會有更多問題本身以外的問題,可能有更大的損失、或是給自身帶來麻煩。它們本質上我覺得可以算是溝通的手段,是一種比較貴的溝通方式,卻不是每次都可以找到好辦法節省的東西。

28 |
home
49 | -------------------------------------------------------------------------------- /2020.3.23-talk-to-people-by-hurt.md: -------------------------------------------------------------------------------- 1 | # 傷害人民溝通法 2 | 3 | 早上才在網路上看到在傳在罵一個可能的防疫破口,說在美國聚集了大批要回中國的中國人,他們規劃回中國的路上要過境台灣,甚至其中有的說如果染病了要把數字算在台灣頭上,下午就聽到發佈命令台灣禁止轉機了。這反應動作真的是很迅速,迅速到…令人懷疑政府是早就準備好要這樣做,把後續會造成的影響配套都已經先暗中作安排,就等人民抱怨以後才把這命令端出來。 4 | 5 | 這個懷疑我沒辦法驗證,這是我懷疑很久的一件事:對於台灣 (美國也是) 這種由人民問責的國家 (就是光民怨就可以把政府翻掉的國家),政府想作點大動作,尤其是要應對即將到來的災難,都必須要「慢半拍」… 政府可以事先暗中作準備,但是千萬不能太早就明著作。像這次是運氣比較好只是先惹得大家罵一陣就可以,有的時候要先放著讓它造成一點實質傷害,然後才可以明著出手。因為人民普遍看不到還沒出現的災難,卻感受得到已經施行的應變措施所產生的各種問題,然後通通算在執政者的頭上。輕則把執政者轟下台、重則把已經實行到一半的應變措施全部取消,然後再一起往地獄裡衝… 所以政府為了讓政策能好好地作,只好在下命令以前,先讓災難發生一點,讓人民看一看棺材掉個眼淚,讓比較大比例的民眾凝聚好共識 (還是會剩下一些冥頑不靈的人就只好算了)。 6 | 7 | 我懷疑走這路線的事件有第一班荒腔走板的武漢撤僑包機、美國911雙子星大樓被撞毀、美國珍珠港被日本轟炸、還有美國這次防疫的動作前半好像相信 WHO 的樣子,都像是政府應該事先就知情 (至少情報單位應該知道) 卻不預先阻止災難發生的。而且事後政府還要努力裝笨否認它事先知情,不然它放任第一波的災難發生還是要擔責任,人民會罵政府放手不阻止而造成無辜的人民傷亡。第一波犧牲的人也的確是無辜的,可以算是自己的政府決定讓他們死的,不過政府是不是應該選擇在事情沒有一般人看得出跡象的時候,就先出手阻止,這就是電車難題了。對我們事外觀察的人來看,還有一個麻煩是歷史沒有如果,政府當時選擇了一條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另一條路會怎麼發展,不過總之看起來歷史上有不少次政府是先放手讓災難發生一點,然後再用不太合理的快速作反應。 8 | 9 | 我覺得這放慢半拍而造成的犧牲,有一點像是台灣過度醫療的意味,就「解決問題」本身來說它完全就是個浪費、是白白的損失,而且有時候損失的是人命,但是不付出這個損失的話,可能會有更多問題本身以外的問題,可能有更大的損失、或是給自身帶來麻煩。它們本質上我覺得可以算是溝通的手段,是一種比較貴的溝通方式,卻不是每次都可以找到好辦法節省的東西。 10 | -------------------------------------------------------------------------------- /2021.11.23-tired-of-taking-care-of-one-children-then-take-two.html: -------------------------------------------------------------------------------- 1 | 2 | 養一個孩子很累,那就養兩個!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21.11.23

養一個孩子很累,那就養兩個!

20 | 21 |

養一個小孩,如果覺得心累的話…… 可以考慮再養一個(!?)

22 | 23 |

當然,花的錢會更多、消耗的時間也會更多,還會額外增加兩個小孩衝突的問題要處理。但是整體來說,對恢復大人的自信、也就是對自己人生的評價回復不少,心理變得比較健康。

24 | 25 |

養老大的過程充滿挫折,不知道學幼教或兒童心理學的人會不會好一點,我的感受是不間斷的無力感。以前原本的生活裡就也偶爾會挫折無力,但總會隨著經驗增加克服它或是決定逃避它。而如果面對同一個問題已經好幾年了,卻還是一樣無力沒有一點長進,而且又不能逃避,那可能就會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26 | 27 |

有了老二,發現其實不是自己毫無進步,只是老大成長太快了。我剛要開始熟練知道該如何應對,他就進入下一個階段拋出新的問題,我永遠都在越級打怪。老二雖然是變異株,但只要是人類就有相當的共通性,所以永遠都是低我一級的哥布林 (如果有老三也許永遠都是史萊姆)。我終於發現自己其實沒有那麼爛。

28 | 29 |

另外,也剛好家裡兩個寶寶的個性非常相反,點技能的順序也很不一樣,讓我知道以前老大有一些特別厲害的表現都不是我會帶,有一些特別的弱項也不是被我搞壞,老大喜歡吃檸檬絕對不是因為在他很小的時候騙他吃各種嫌惡食物。所以自責與自傲的處境也會減少很多。

30 |
home
51 | -------------------------------------------------------------------------------- /2021.11.23-tired-of-taking-care-of-one-children-then-take-two.md: -------------------------------------------------------------------------------- 1 | # 養一個孩子很累,那就養兩個! 2 | 3 | 養一個小孩,如果覺得心累的話…… 可以考慮再養一個(!?) 4 | 5 | 當然,花的錢會更多、消耗的時間也會更多,還會額外增加兩個小孩衝突的問題要處理。但是整體來說,對恢復大人的自信、也就是對自己人生的評價回復不少,心理變得比較健康。 6 | 7 | 養老大的過程充滿挫折,不知道學幼教或兒童心理學的人會不會好一點,我的感受是不間斷的無力感。以前原本的生活裡就也偶爾會挫折無力,但總會隨著經驗增加克服它或是決定逃避它。而如果面對同一個問題已經好幾年了,卻還是一樣無力沒有一點長進,而且又不能逃避,那可能就會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8 | 9 | 有了老二,發現其實不是自己毫無進步,只是老大成長太快了。我剛要開始熟練知道該如何應對,他就進入下一個階段拋出新的問題,我永遠都在越級打怪。老二雖然是變異株,但只要是人類就有相當的共通性,所以永遠都是低我一級的哥布林 (如果有老三也許永遠都是史萊姆)。我終於發現自己其實沒有那麼爛。 10 | 11 | 另外,也剛好家裡兩個寶寶的個性非常相反,點技能的順序也很不一樣,讓我知道以前老大有一些特別厲害的表現都不是我會帶,有一些特別的弱項也不是被我搞壞,老大喜歡吃檸檬絕對不是因為在他很小的時候騙他吃各種嫌惡食物。所以自責與自傲的處境也會減少很多。 12 | -------------------------------------------------------------------------------- /2021.11.6-avoid-neutral.html: -------------------------------------------------------------------------------- 1 | 2 | 減少看中立客觀的介紹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21.11.6

減少看中立客觀的介紹

20 | 21 |

以前年輕的時候,理解爭議議題喜歡看中立客觀的介紹,覺得不偏頗的立場才看得全面。

22 | 23 |

後來發現講話中立的人大致就是兩類:

24 | 25 |

一類是假的,可能想裝中立取得信任,以便引導讀者的看法,也可能沒特別目的只是覺得中立講話姿態優雅;另一類是真心不在意的人。

26 | 27 |

第一類的內容當然偏頗,而且很有技巧一時不易發現。而第二類則是常常抓錯重點,因為他真心不在意,不知道在數不清的因素之間誰重要。社會議題都是環環牽扯在一起的,不知道重點就沒辦法選對位置一層層深挖出有意義的影響因素。

28 | 29 |

我後來喜歡看立場鮮明的文章,有大量讀者起閧的最好。內容當然偏頗,但是它會清楚標示他往哪邊偏。如果它是房間裡的一盞燈,它只會照亮他覺得重要的角落,它不是房間的全貌,但一定是對許多當局者來說的重要角落。想立體了解這個房間,就再去找別的方向的燈來開。房間不會全亮,複雜的社會議題也沒有全面這回事,但是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只有這幾個角落有意義。

30 | 31 |

這缺點就是,立場鮮明的文章裡,常常帶著大量渲染的情緒。立場相符的時候就像天上來的聖歌、立場相左的時候就像獨力面對嘶吼的惡狼。而如果自己沒有立場,又會覺得他們幼稚吵鬧令人煩躁。然後還會讓 FB AI 有時候以為我是大中國主義者…

32 | 33 |

但是我自己寫東西還是中立筆法居多,不過不會去隱匿立場。因為我習慣了姿態優雅,我講話就愛假中立,愛不愛看隨便你~~~

34 |
home
55 | -------------------------------------------------------------------------------- /2021.11.6-avoid-neutral.md: -------------------------------------------------------------------------------- 1 | # 減少看中立客觀的介紹 2 | 3 | 以前年輕的時候,理解爭議議題喜歡看中立客觀的介紹,覺得不偏頗的立場才看得全面。 4 | 5 | 後來發現講話中立的人大致就是兩類: 6 | 7 | 一類是假的,可能想裝中立取得信任,以便引導讀者的看法,也可能沒特別目的只是覺得中立講話姿態優雅;另一類是真心不在意的人。 8 | 9 | 第一類的內容當然偏頗,而且很有技巧一時不易發現。而第二類則是常常抓錯重點,因為他真心不在意,不知道在數不清的因素之間誰重要。社會議題都是環環牽扯在一起的,不知道重點就沒辦法選對位置一層層深挖出有意義的影響因素。 10 | 11 | 我後來喜歡看立場鮮明的文章,有大量讀者起閧的最好。內容當然偏頗,但是它會清楚標示他往哪邊偏。如果它是房間裡的一盞燈,它只會照亮他覺得重要的角落,它不是房間的全貌,但一定是對許多當局者來說的重要角落。想立體了解這個房間,就再去找別的方向的燈來開。房間不會全亮,複雜的社會議題也沒有全面這回事,但是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只有這幾個角落有意義。 12 | 13 | 這缺點就是,立場鮮明的文章裡,常常帶著大量渲染的情緒。立場相符的時候就像天上來的聖歌、立場相左的時候就像獨力面對嘶吼的惡狼。而如果自己沒有立場,又會覺得他們幼稚吵鬧令人煩躁。然後還會讓 FB AI 有時候以為我是大中國主義者… 14 | 15 | 但是我自己寫東西還是中立筆法居多,不過不會去隱匿立場。因為我習慣了姿態優雅,我講話就愛假中立,愛不愛看隨便你~~~ 16 | -------------------------------------------------------------------------------- /2021.12.26-shishang-visit-note.html: -------------------------------------------------------------------------------- 1 | 2 | 石尚博物館參觀筆記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21.12.26

石尚博物館參觀筆記

20 | 21 |

此行去石尚博物館,我更新了不少對恐龍與其他史前生物的知識… 雖然這些知識應該比認識動物園的動物更加沒用。

22 | 23 |

鳥類是恐龍倖存的後代而且許多恐龍有羽毛是這一年來先知道的。我就好奇問他已知鳥類不但是恆溫動物,而且溫度還非常高,恐龍會不會有些也是恆溫的,至少小型恐龍食量小,應該有機會是恆溫?他跟我說恐龍應該都是恆溫的,包含小型到大型,有些終生生活在寒冷的地區。。至於恆溫大恐龍要維持體溫需要巨大的食量怎麼辦,他說應該是表面積小散熱慢、氣候熱,再加上那時的氣候食物很多。

24 | 25 |

恐龍的呼吸系統效率比哺乳類好,哺乳類吸氣時不能呼氣、呼氣時不能吸氣,恐龍可以同時吸氣與呼氣。

26 | 27 |

翼龍(雖然分類不是恐龍)也是恆溫動物,而且認為無論大小(大的翼展10米、站立6米和長頸鹿差不多)全部都可以從平地(不需要氣流輔助)原地(不需助跑)起飛。大型的可以用前肢按壓地面把自己彈到空中取得高度再飛 (感覺很像俄系的冷發射飛彈)。這個體型加上這個機動力,聽起來有夠可怕…… 偶爾會看到貓咪襲擊鳥類,鳥雖然會飛,但是從地面搧風搧到飛起來飛到貓咪跳不到的高度還需要一點時間,距離貓咪不夠遠就會被抓到;但是如果起飛方式是先彈到空中的話,一瞬間就上天了。

28 | 29 |

恐龍(不確定他說的是恐龍還是那些爬蟲類都算)至少有三個演化支發展出飛行能力,但是大滅絕的時候應該都絕種了,現代鳥類是那時還不會飛的演化支重新發展飛行能力。駝鳥不是從會飛的鳥類退化飛行能力,是沒發展出飛行能力。有找到應該是撐過大滅絕而存續的恐龍品種,品系很窄,鳥類的親緣都很近。

30 | 31 |

偷蛋龍雖然有證據顯示他不是偷蛋是在照顧自己的蛋,而且會孵蛋,但是名字取了就不能改了,名字繼續偷蛋。

32 | 33 |

除了卵生以外,有些恐龍是胎生、有些恐龍是卵胎生,石尚有懷孕中死去的恐龍化石。

34 | 35 |

許多恐龍會吃石頭而且存放在體內很久,目的不明。也許是像現代鳥類的砂囊,用來磨碎食物。

36 | 37 |

恐龍的眼球裡面有骨頭。

38 | 39 |

中國出產很多「貴州龍」,長得像滄龍但是非常小,只有手掌大。和滄龍一樣是水棲的鰭龍類不是恐龍。產量大到可以用骨頭形狀分辨性別,中國出產+產量大,我不由得有了一些想法…… 石尚收藏的一隻價錢約五萬,蝦皮上有四千五的… 於是我的想法更具體了。

40 | 41 |

普通的大型成年暴龍的腦室,也就是大腦容量的上限,只有成人拳頭大小。難以理解這麼大的身體有這麼多的肌肉和感測器,要怎麼使用這麼少的大腦神經,總覺得在身體別處會有神經節,像章魚那樣。總之,獲得一個新的罵人用的暗喻。

42 | 43 |

我小時候學到的棘龍是四腳爬行的,在現場看到兩腳走的棘龍玩具,導覽人員說那個玩具舊了,現在最新證據顯示棘龍還是四腳爬行,而且像鱷魚一樣半水棲,背上的帆應該可以撥水,然後是最大的肉食恐龍 (比各種暴龍都大)。也就是我知道的棘龍一開始是四隻腳爬的,後來在我不知道的時候牠站起來了,現在又趴下去而且趴到河裡了…

44 | 45 |

劍龍背上的骨板,已確認是交錯排列,因為有找到背部完整的化石、一共19片背板並交錯排列。但是也有別的長得像劍龍的近親是確定成對排列。不過對我這種不夠熟的人來說我覺得牠們都是劍龍……

46 | 47 |

鴨嘴龍類生活在沼澤,環境容易形成化石,化石產量比較多,所以拍賣價值較低,暴龍和三角龍最貴貴。現在最貴的一隻是尼可拉斯凱吉和李奧納多皮卡丘爭搶衝突的暴龍化石,成交金額約台幣12億。一組化石如果在科學研究很有價值不一定會帶來拍賣的價值。

48 | 49 |

菊石殼內一間一間的腔室可以像潛艇水櫃一樣用來壓倉或排水產生浮力。

50 | 51 |

白惡紀晚期出現了草,三角龍會吃草,也會咀嚼(算是罕見能力)。

52 | 53 |

有現代科學家吃過長毛象的肉,不意外地很難吃;有科學家正在嘗試複製長毛象活體,有成功機會。

54 | 55 |

台灣雲豹可能不是台灣特有的亞種,也就是還在亞洲大陸活蹦亂跳的野生雲豹,可能和台灣雲豹是同一種。其中一個理由是當初留下來的台灣亞種描述,唯一的辨別特徵是尾巴較短,說明還附了圖。但是現存所有的標本尾巴都不短,而且作者當年畫圖參考的是一個買來的標本,而那個標本的尾巴剛好是殘缺的。

56 |
home
77 | -------------------------------------------------------------------------------- /2021.12.26-shishang-visit-note.md: -------------------------------------------------------------------------------- 1 | # 石尚博物館參觀筆記 2 | 3 | 此行去石尚博物館,我更新了不少對恐龍與其他史前生物的知識… 雖然這些知識應該比認識動物園的動物更加沒用。 4 | 5 | 鳥類是恐龍倖存的後代而且許多恐龍有羽毛是這一年來先知道的。我就好奇問他已知鳥類不但是恆溫動物,而且溫度還非常高,恐龍會不會有些也是恆溫的,至少小型恐龍食量小,應該有機會是恆溫?他跟我說恐龍應該都是恆溫的,包含小型到大型,有些終生生活在寒冷的地區。。至於恆溫大恐龍要維持體溫需要巨大的食量怎麼辦,他說應該是表面積小散熱慢、氣候熱,再加上那時的氣候食物很多。 6 | 7 | 恐龍的呼吸系統效率比哺乳類好,哺乳類吸氣時不能呼氣、呼氣時不能吸氣,恐龍可以同時吸氣與呼氣。 8 | 9 | 翼龍(雖然分類不是恐龍)也是恆溫動物,而且認為無論大小(大的翼展10米、站立6米和長頸鹿差不多)全部都可以從平地(不需要氣流輔助)原地(不需助跑)起飛。大型的可以用前肢按壓地面把自己彈到空中取得高度再飛 (感覺很像俄系的冷發射飛彈)。這個體型加上這個機動力,聽起來有夠可怕…… 偶爾會看到貓咪襲擊鳥類,鳥雖然會飛,但是從地面搧風搧到飛起來飛到貓咪跳不到的高度還需要一點時間,距離貓咪不夠遠就會被抓到;但是如果起飛方式是先彈到空中的話,一瞬間就上天了。 10 | 11 | 恐龍(不確定他說的是恐龍還是那些爬蟲類都算)至少有三個演化支發展出飛行能力,但是大滅絕的時候應該都絕種了,現代鳥類是那時還不會飛的演化支重新發展飛行能力。駝鳥不是從會飛的鳥類退化飛行能力,是沒發展出飛行能力。有找到應該是撐過大滅絕而存續的恐龍品種,品系很窄,鳥類的親緣都很近。 12 | 13 | 偷蛋龍雖然有證據顯示他不是偷蛋是在照顧自己的蛋,而且會孵蛋,但是名字取了就不能改了,名字繼續偷蛋。 14 | 15 | 除了卵生以外,有些恐龍是胎生、有些恐龍是卵胎生,石尚有懷孕中死去的恐龍化石。 16 | 17 | 許多恐龍會吃石頭而且存放在體內很久,目的不明。也許是像現代鳥類的砂囊,用來磨碎食物。 18 | 19 | 恐龍的眼球裡面有骨頭。 20 | 21 | 中國出產很多「貴州龍」,長得像滄龍但是非常小,只有手掌大。和滄龍一樣是水棲的鰭龍類不是恐龍。產量大到可以用骨頭形狀分辨性別,中國出產+產量大,我不由得有了一些想法…… 石尚收藏的一隻價錢約五萬,蝦皮上有四千五的… 於是我的想法更具體了。 22 | 23 | 普通的大型成年暴龍的腦室,也就是大腦容量的上限,只有成人拳頭大小。難以理解這麼大的身體有這麼多的肌肉和感測器,要怎麼使用這麼少的大腦神經,總覺得在身體別處會有神經節,像章魚那樣。總之,獲得一個新的罵人用的暗喻。 24 | 25 | 我小時候學到的棘龍是四腳爬行的,在現場看到兩腳走的棘龍玩具,導覽人員說那個玩具舊了,現在最新證據顯示棘龍還是四腳爬行,而且像鱷魚一樣半水棲,背上的帆應該可以撥水,然後是最大的肉食恐龍 (比各種暴龍都大)。也就是我知道的棘龍一開始是四隻腳爬的,後來在我不知道的時候牠站起來了,現在又趴下去而且趴到河裡了… 26 | 27 | 劍龍背上的骨板,已確認是交錯排列,因為有找到背部完整的化石、一共19片背板並交錯排列。但是也有別的長得像劍龍的近親是確定成對排列。不過對我這種不夠熟的人來說我覺得牠們都是劍龍…… 28 | 29 | 鴨嘴龍類生活在沼澤,環境容易形成化石,化石產量比較多,所以拍賣價值較低,暴龍和三角龍最貴貴。現在最貴的一隻是尼可拉斯凱吉和李奧納多皮卡丘爭搶衝突的暴龍化石,成交金額約台幣12億。一組化石如果在科學研究很有價值不一定會帶來拍賣的價值。 30 | 31 | 菊石殼內一間一間的腔室可以像潛艇水櫃一樣用來壓倉或排水產生浮力。 32 | 33 | 白惡紀晚期出現了草,三角龍會吃草,也會咀嚼(算是罕見能力)。 34 | 35 | 有現代科學家吃過長毛象的肉,不意外地很難吃;有科學家正在嘗試複製長毛象活體,有成功機會。 36 | 37 | 台灣雲豹可能不是台灣特有的亞種,也就是還在亞洲大陸活蹦亂跳的野生雲豹,可能和台灣雲豹是同一種。其中一個理由是當初留下來的台灣亞種描述,唯一的辨別特徵是尾巴較短,說明還附了圖。但是現存所有的標本尾巴都不短,而且作者當年畫圖參考的是一個買來的標本,而那個標本的尾巴剛好是殘缺的。 38 | -------------------------------------------------------------------------------- /2022.1.14-why-one-drink-minimum.html: -------------------------------------------------------------------------------- 1 | 2 | 低消定在一杯飲料的可能原因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22.1.14

低消定在一杯飲料的可能原因

20 | 21 |

餐廳低消用金額來定的比較多,會想用「一杯飲料」來定,我想應該是毛利率差異很大的關係。就是也許一杯160的飲料,只算材料人力這些直接成本不算房租設備等成本之後賺130元;而其他餐點賣350只賺50…

22 | 23 |

也許飲料才是這店的本體,其他品項或服務都是招徠客人喝飲料的,甚至有些還賠售列為行銷的預算。

24 | 25 |

人力成本的分類有點模糊:生意冷清員工很閒的時候,人力不是直接成本,因為多接幾單也不需要多雇人,少接幾單也省不了錢;而生意忙的時候就變成直接成本,這邊多接一單,別處就會少接一單,或是反應為服務品質下降。

26 | 27 |

規劃低消規則時,我想應該會用忙碌的狀態來假設…

28 |
home
49 | -------------------------------------------------------------------------------- /2022.1.14-why-one-drink-minimum.md: -------------------------------------------------------------------------------- 1 | # 低消定在一杯飲料的可能原因 2 | 3 | 餐廳低消用金額來定的比較多,會想用「一杯飲料」來定,我想應該是毛利率差異很大的關係。就是也許一杯160的飲料,只算材料人力這些直接成本不算房租設備等成本之後賺130元;而其他餐點賣350只賺50… 4 | 5 | 也許飲料才是這店的本體,其他品項或服務都是招徠客人喝飲料的,甚至有些還賠售列為行銷的預算。 6 | 7 | 人力成本的分類有點模糊:生意冷清員工很閒的時候,人力不是直接成本,因為多接幾單也不需要多雇人,少接幾單也省不了錢;而生意忙的時候就變成直接成本,這邊多接一單,別處就會少接一單,或是反應為服務品質下降。 8 | 9 | 規劃低消規則時,我想應該會用忙碌的狀態來假設… 10 | -------------------------------------------------------------------------------- /2022.1.18-full-vaccined-isnt-perfect.html: -------------------------------------------------------------------------------- 1 | 2 | 完整接種疫苗的傳染機會也不低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22.1.18

完整接種疫苗的傳染機會也不低

20 | 21 |

圖表

22 | 23 |

先別說先前的研究報告裡說,接種過疫苗的感染者,口鼻喉嚨的病毒量跟沒接種過的人一樣多,傳染力可能差不多。左邊這張最近這批傳染時序圖裡,標上顏色的格子是確定有傳染給別人的關鍵節點,16個人裡有12個打過疫苗,2個沒打過2個還查不到資料。雖然不能說疫苗對防傳染沒用,但絕對不是什麼感染傳染機會很低… 而且其他被感染者也是一大半都突破性感染。

24 | 25 |

柯文哲身為市長、又有醫師的權威,還在跟大家強調若符合疫苗標準,感染傳染機會很低(2022.1.17),想了就令人生氣。我不完全反對政治人物說謊,但要是 for good,例如說如果能避免銀行擠兌,過一陣子大家都可以風平浪靜降低傷害就可能是好事可以一賭。但這邊如果大家相信柯文哲,就只是純粹把疫情鬧大。

26 | 27 |

(資料來源是 武漢肺炎in臺灣相關整理)

28 |
home
49 | -------------------------------------------------------------------------------- /2022.1.18-full-vaccined-isnt-perfect.jpg: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CindyLinz/Article/68ebc3ecd91cc325ed51b348acf2bcd558c0c4c8/2022.1.18-full-vaccined-isnt-perfect.jpg -------------------------------------------------------------------------------- /2022.1.18-full-vaccined-isnt-perfect.md: -------------------------------------------------------------------------------- 1 | # 完整接種疫苗的傳染機會也不低 2 | 3 | ![圖表](2022.1.18-full-vaccined-isnt-perfect.jpg) 4 | 5 | 先別說先前的研究報告裡說,接種過疫苗的感染者,口鼻喉嚨的病毒量跟沒接種過的人一樣多,傳染力可能差不多。左邊這張最近這批傳染時序圖裡,標上顏色的格子是確定有傳染給別人的關鍵節點,16個人裡有12個打過疫苗,2個沒打過2個還查不到資料。雖然不能說疫苗對防傳染沒用,但絕對不是什麼感染傳染機會很低… 而且其他被感染者也是一大半都突破性感染。 6 | 7 | 柯文哲身為市長、又有醫師的權威,還在跟大家強調若符合疫苗標準,感染傳染機會很低(2022.1.17),想了就令人生氣。我不完全反對政治人物說謊,但要是 for good,例如說如果能避免銀行擠兌,過一陣子大家都可以風平浪靜降低傷害就可能是好事可以一賭。但這邊如果大家相信柯文哲,就只是純粹把疫情鬧大。 8 | 9 | (資料來源是 [武漢肺炎in臺灣相關整理](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e/2PACX-1vRM7gTCUvuCqR3zdcLGccuGLv1s7dpDcQ-MeH_AZxnCXtW4iqVmEzUnDSKR7o8OiMLPMelEpxE7Pi4Q/pubhtml)) 10 | -------------------------------------------------------------------------------- /2022.1.31-democracy-cant-help-the-women.html: -------------------------------------------------------------------------------- 1 | 2 | 民主法治也難以處理中國農村抓女人關鎖起來生小孩的問題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22.1.31

民主法治也難以處理中國農村抓女人關鎖起來生小孩的問題

20 | 21 |

我轉貼了一篇中國徐州人家疑似把女人抓(或買)來關幾十年生小孩的新聞,看到有人怪到了中共身上,我覺得應該要幫中共平反一下。

22 | 23 |

這個社會問題,如果換由當代任何一個民主法治的政權當家,也是處理不好的。中共已經是當代少數能處理這問題的政權了,儘管它可能有更頭痛的問題要處理(例如我們?),所以看起來沒什麼在管。

24 | 25 |

簡單想像一下,如果這裡是民主選出的政府,由這些村民投票選出的立法委員,立出來的法律一定會容許這種事情合法,就算迫於某些壓力不明著說它合法,也一定會技術性地讓它維持現狀,雖不合法但行政流程保證不抓。

26 | 27 |

必須要像二戰之前的日本那樣(英美都不行、現在的民主台灣更沒用),會積極馴化(踐踏)當地文化的殖民政權,才能夠改變這種習慣,過程還會充滿血腥抗爭或內戰。而且這個高壓壓制必須持續很久,可能要久到當地人都忘記自己的中文姓為止。

28 | 29 |

而溫和治本的方法,輔導他們有婚姻競爭力…… 如果要改造一個行走的避孕器就已經很令人絕望了,現在要面對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避孕村。經濟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他們的傳統觀念裡,女人是可以隨意抓來生小孩的,女嬰是可以隨意棄養殺害的,他們長久以來都是這樣順利繁衍的,不覺得不好、也不想改。要溫和地說服他們願意放棄原有的這一套,還變成有婚姻競爭力的聚落,可能七八十年也才會有一點點苗頭吧…

30 | 31 |

如果中共要做的話,除了像舊日本那樣高壓皇民化的方法以外,他們以前做過更厲害的方法,是把所有村民打散遷徙到其他沒有這種文化的地方去住,然後再把許多外地人遷來這裡居住。當他們都被孤立起來禁止聯結的時候,就只能依循新家的當地文化來生活,原有的文化一下子就不見了。

32 |
home
53 | -------------------------------------------------------------------------------- /2022.1.31-democracy-cant-help-the-women.md: -------------------------------------------------------------------------------- 1 | # 民主法治也難以處理中國農村抓女人關鎖起來生小孩的問題 2 | 3 | 我轉貼了一篇中國徐州人家疑似把女人抓(或買)來關幾十年生小孩的新聞,看到有人怪到了中共身上,我覺得應該要幫中共平反一下。 4 | 5 | 這個社會問題,如果換由當代任何一個民主法治的政權當家,也是處理不好的。中共已經是當代少數能處理這問題的政權了,儘管它可能有更頭痛的問題要處理(例如我們?),所以看起來沒什麼在管。 6 | 7 | 簡單想像一下,如果這裡是民主選出的政府,由這些村民投票選出的立法委員,立出來的法律一定會容許這種事情合法,就算迫於某些壓力不明著說它合法,也一定會技術性地讓它維持現狀,雖不合法但行政流程保證不抓。 8 | 9 | 必須要像二戰之前的日本那樣(英美都不行、現在的民主台灣更沒用),會積極馴化(踐踏)當地文化的殖民政權,才能夠改變這種習慣,過程還會充滿血腥抗爭或內戰。而且這個高壓壓制必須持續很久,可能要久到當地人都忘記自己的中文姓為止。 10 | 11 | 而溫和治本的方法,輔導他們有婚姻競爭力…… 如果要改造一個行走的避孕器就已經很令人絕望了,現在要面對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避孕村。經濟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他們的傳統觀念裡,女人是可以隨意抓來生小孩的,女嬰是可以隨意棄養殺害的,他們長久以來都是這樣順利繁衍的,不覺得不好、也不想改。要溫和地說服他們願意放棄原有的這一套,還變成有婚姻競爭力的聚落,可能七八十年也才會有一點點苗頭吧… 12 | 13 | 如果中共要做的話,除了像舊日本那樣高壓皇民化的方法以外,他們以前做過更厲害的方法,是把所有村民打散遷徙到其他沒有這種文化的地方去住,然後再把許多外地人遷來這裡居住。當他們都被孤立起來禁止聯結的時候,就只能依循新家的當地文化來生活,原有的文化一下子就不見了。 14 | -------------------------------------------------------------------------------- /2022.2.4-sorted-array.html: -------------------------------------------------------------------------------- 1 | 2 | 用一個陣列實作的動態排序容器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22.2.4

用一個陣列實作的動態排序容器

20 | 21 |
22 |

去年出 ICPC 2021 台北站題目 (codeforces),在驗題時想了一個資料結構。

23 |
24 | 25 |

這個資料結構是動態排序的容器,是用一個 array 實作的。它的時間複雜度比常見的 balanced binary search tree 要差一點,不過它把所有的資料緊密地排在連續的記憶體,不需要額外的指標,memory locality 比較好。並且如果需要使用 gdb 的時候,直接用眼睛看這一串連續的記憶體就可以知道有沒有問題,不用 trace 指標。

26 | 27 |

以下是這個容器各操作的時間複雜度 (假設容器內容物的數量為 N):

28 | 29 | 35 | 36 |

實作

37 | 38 |

靜態結構

39 | 40 |

從最左邊開始,湊滿盡量大的 2 的冪次為一段,剩餘的部分也是盡量湊滿 2 的冪次為一段,一直切到吃光整個 array。這樣把整個 array 切成若干小段,每一個小段裡分別都是排序好的元素。這樣的小段,最多會有 O(lgN) 個。

41 | 42 |

以下是容器裡存了 7 個元素的例子:

43 | 44 |

45 | 46 |

以長度 7 為例就是拆成 3 個小段:4個、2個、1個。

47 | 48 |

query

49 | 50 |

query 一個 value 是否存在的方法,或如果不存在的時候要找最相近的一個出來,就是在這每一個小段裡分別作一次 binary search。所以花的總時間 worst case 是 51 | O(lg\frac{N}{2} + lg\frac{N}{4} + ... + lg1) = O(lg^2N)

52 | 53 |

query 一個 value 在這容器資料裡可以排第幾大,也是在每一個小段作 binary search,就可以找出在每一個小段裡,比這個 value 小的元素有幾個,把它們通通加起來就是整個容器裡比 value 小的元素有幾個,那就是 value 在這容器的排名。花的時間和上面是一樣的。

54 | 55 |

insert

56 | 57 |

新增一個 value 進去的時候,先把它放在 array 的末端。接下來看它會補滿多少層 2 的乘冪,每一層作一次 merge sort 的 merge。 58 | 前面舉例長度 7 的容器如果 insert 一個 5,就會是下面這樣的過程: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worst case 會作 O(lgN) 次 merge,不過 merge 的長度是 2、4、8、16… 這全部加起來最多是 2N,所以單次 insert 的 worst case 是 O(N)

69 | 70 |

而若考慮所有的 insert 的總耗時,分開考慮 merge 操作時的小段長度:每 insert 2 次會作到一次長度 2 的小段 merge;每 insert 4 次會作到一個長度 4 的小段 merge;依此類推。 71 | 在 insert N 次之後會作 N 次長度 1 的小段 merge、\frac{N}{2} 次長度 2 的小段 merge、\frac{N}{4} 次長度 4 的小段 merge、…,每一種長度的 merge 都剛好用掉 O(N) 的時間。而總共會有 lgN 種長度,所以總耗時是 O(NlgN),單次平均耗時是 O(lgN),也就是 amortized O(lgN)

72 | 73 |

merge 的時候,最多會額外使用 \frac{N}{2} 格記憶體 (先把左小段複製到額外的記憶體,然後從左小段開始填入右小段與額外記憶體的 merge)。如果預期這個容器會持續長大,可以考慮讓額外的記憶體就是整個容器最右邊的延伸,爾後就漸漸成為存放新元素的空間不需要歸還了。如果想節省掉額外的記憶體,可以考慮換成時間複雜度多乘一個 O(lgN) 的 quick sort 或 heap sort、或找其他宣稱 inplace merge sort 的方法來代替,作為空間成本與時間成本之間的取捨。

74 | 75 |

delete

76 | 77 |

如果不需要 delete 的話,上述的資料結構實作起來非常簡單,加進 delete 之後就會複雜不少,而使用情境倒是常有不需要 delete 的時候。

78 | 79 |

delete 的實作,原則就是先標註要刪除的元素留著一個洞,等之後 merge 的範圍含括到它的時候再把這個洞移到 merge 範圍的最右邊 (就是整個 array 的最右邊) 並縮短容器的大小。如果 merge 時在某一層發生了移洞縮短,那麼這一輪就一定不會再往更上一層 merge。這個原則還算單純。

80 | 81 |

不過如果只是把要刪除的位置標註起來,而不巧遇到的操作順序會造成好多個洞連續排在一起沒有被 merge 清除,更不巧的是 query 最相近元素時 value 剛好落在這一串連續洞的範圍裡,那麼要去找到最接近的元素也就是連續洞的邊緣,就有可能會花到 O(N) 的時間。所以需要額外作一些註記,以便 query 落在連續洞的時候,可以很快知道岸邊在哪裡,並且這個註記的動作也不能太花時間,像是如果要在連續洞裡每個位置都去更新邊緣的距離會花到 O(N) 的時間也不可以。這個額外的註記方法會有一點複雜。

82 | 83 |

由於每一個小段的長度都是 2 的乘冪,所以 binary search 時會讀取的位置順序是固定的,依讀取的順序可以把每個小段分別看成一個結構固定的 binary search tree。既然是 tree,就可以在 subtree 的 root 註記整個 subtree 的共用資訊。然後我們再利用類似 tree node delete 的手法,讓「洞」優先出現在 leave 的位置。也就是如果想刪除的是一個還有 children 的 internal node,那麼就去找一個 leave (left subtree 的 right-most leave 或 right subtree 的 left-most leave,如果找到的 right-most/left-most 的另一側還有 children 的話,再從這個 subtree 裡找出 right-most/left-most 來取代自己) 搬家覆蓋掉原本要刪除的 internal node,然後把「洞」放在被搬走的 leave 的位置。這樣子,選定好「洞」的位置的時候,這個位置以下的整個 subtree 都是已經被清空了的。所以當我們標註一個元素是已刪除的洞,那就表示這個元素的位置以下整個 subtree 都是空的。這個過程和一般的 binary tree delete 一樣,是 O(height) = O(lgN) 步可以完成,也就是成功 delete 一個元素最多增加 O(lgN) 步,合算一開始 query 出這個待刪元素的 O(lg^2N) 總耗時還是 O(lg^2N)

84 | 85 |

query 的時候如果遇到被清空的 subtree,就返回它的 ancestor 由下往上層層找非空的 left sibling 或 right sibling (看是要找比 value 小的最近值或比 value 大的最近值) 裡的 right-most 元素 (right sibling 找 left-most 元素)。找 left-most / right-most 的時候,先看想要的方向的 subtree 如果非空,就往那個 subtree 走,不然另一個 subtree 一定是非空的 (不然它們的 parent 應該會標註整個 subtree 都是空的),那就往這個非空的 subtree fallback。這個走訪的步驟一共是 binary search 碰到清空的 subtree 是 O(lgN) 步,往回爬 ancestor 找非空的 sibling subtree 要 O(lgN) 步,爬 left/right-most leave 也是 O(lgN) 步。query 的時間複雜度和沒有 delete 功能的時候一樣。

86 | 87 |

delete 實際實作起來,還有一些細節要處理,沒有像上面描述的抽象概念這麼順利。query 的 binary search 方式,如果想讓平均比較次數少一點,query 輸入的 value 只會和 array 裡的元素比較一次,就會決定要往左或往右找,例如說 value < 元素i,搜尋範圍就改為 [0, i-1);否則搜尋範圍改為 [i, N),也就是不會多作一次比較來確認 元素i 是不是剛好就是輸入的 value。這樣的搜尋方式所對應的 binary search tree,其搜尋結果一定不會停在 internal node,一定都會走到 leave node 為止,而 internal node 的 value 就是 right subtree 的 left-most leave node value。以前面 insert 5 之後的例子來看,只作一次小於比較的 binary search tree 是這樣: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1 放在最左上當 root 的意思,是因為我們對路徑上每一個 node 都只作一次小於比較,所以最開始我們需要先確定要尋找的 value 不會比整個容器所有的東西還小。最下面虛線部分是 tree 的 leave,也就是 query 的終點。但它們其實都是曾經經過的 internal node,如果直接在這些位置標記刪除留洞的話,等於是把對應的 internal node 以下整個 subtree 都砍掉了。所以選出要刪除的 leave 之後,要從它們對應的 internal node 出發,找出替代的 children leave,並且要避免選到自己 (也就是 right subtree 的 left-most leave)。

94 | 95 |

這樣留洞的標記方式,每個位置只需要一個 value,比一個 bit 還少。就是如果各元素的值域有任何一個不會用到的值,就可以拿它來表示這個位置是洞,不需要額外的空間。而如果元素的值域所有的值都會使用到的話,那可能還是需要耗用一個 bit 來標記。如果使用了值域裡用不到的值來標記洞,query 和 insert merge 的時候,大小的比較要記得對這個標記用的值作特殊處理,它不能參與正常的大小比較。

96 | 97 |

這一個標記方式可以維持 query 最近值的效率,但是要找出 value 是第幾大就不夠用了,因為我們需要知道 query 到 leave 的路徑上,路徑的左邊總共有幾個洞。如果要讓此一 query 的效能也維持住,修改的方式是讓每一個 internal node 記錄自己 subtree 裡總共有幾個洞 (或是有幾個實體值,這兩個值互補可以換算)。每一個小段更新這個資訊的耗時是 O(lgN),使用時也是 O(lgN),不過空間會多用不少,每一個元素都需要搭配一個可以存得下長度的格子。

98 | 99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6 |
home
237 | -------------------------------------------------------------------------------- /2022.2.4-sorted-array.md: -------------------------------------------------------------------------------- 1 | # 用一個陣列實作的動態排序容器 2 | 3 | > 去年出 [ICPC 2021 台北站](https://icpc2021.ntub.edu.tw/) 的 [題目](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UMxajkblszqjcVhb3ksvv1UL44JOlJT/view) ([codeforces](https://codeforces.com/gym/103443/)),在驗題時想了一個資料結構。 4 | 5 | 這個資料結構是動態排序的容器,是用一個 array 實作的。它的時間複雜度比常見的 balanced binary search tree 要差一點,不過它把所有的資料緊密地排在連續的記憶體,不需要額外的指標,memory locality 比較好。並且如果需要使用 gdb 的時候,直接用眼睛看這一串連續的記憶體就可以知道有沒有問題,不用 trace 指標。 6 | 7 | 以下是這個容器各操作的時間複雜度 (假設容器內容物的數量為 N): 8 | 9 | + insert 的時間複雜度是 amortized O(lgN),單次的 worst case 是 O(N) 10 | + query 一個 value 是否存在、或是不存在時輸出前後最相近項的時間複雜度是 O(lg^2N) 11 | + query 一個 value 在這容器裡排序第幾大的時間複雜度也是 O(lg^2N) (這個是 red-black tree 不能作的操作,不過 size-balanced tree 可以) 12 | + delete 一個指定 value 的元素是 O(lg^2N) 13 | 14 | ## 實作 15 | 16 | ### 靜態結構 17 | 18 | 從最左邊開始,湊滿盡量大的 2 的冪次為一段,剩餘的部分也是盡量湊滿 2 的冪次為一段,一直切到吃光整個 array。這樣把整個 array 切成若干小段,每一個小段裡分別都是排序好的元素。這樣的小段,最多會有 O(lgN) 個。 19 | 20 | 以下是容器裡存了 7 個元素的例子: 21 | 22 | 23 | 24 | 以長度 7 為例就是拆成 3 個小段:4個、2個、1個。 25 | 26 | ### query 27 | 28 | query 一個 value 是否存在的方法,或如果不存在的時候要找最相近的一個出來,就是在這每一個小段裡分別作一次 binary search。所以花的總時間 worst case 是 29 | O(lg\frac{N}{2} + lg\frac{N}{4} + ... + lg1) = O(lg^2N) 30 | 31 | query 一個 value 在這容器資料裡可以排第幾大,也是在每一個小段作 binary search,就可以找出在每一個小段裡,比這個 value 小的元素有幾個,把它們通通加起來就是整個容器裡比 value 小的元素有幾個,那就是 value 在這容器的排名。花的時間和上面是一樣的。 32 | 33 | ### insert 34 | 35 | 新增一個 value 進去的時候,先把它放在 array 的末端。接下來看它會補滿多少層 2 的乘冪,每一層作一次 merge sort 的 merge。 36 | 前面舉例長度 7 的容器如果 insert 一個 5,就會是下面這樣的過程: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worst case 會作 O(lgN) 次 merge,不過 merge 的長度是 2、4、8、16… 這全部加起來最多是 2N,所以單次 insert 的 worst case 是 O(N)。 47 | 48 | 而若考慮所有的 insert 的總耗時,分開考慮 merge 操作時的小段長度:每 insert 2 次會作到一次長度 2 的小段 merge;每 insert 4 次會作到一個長度 4 的小段 merge;依此類推。 49 | 在 insert N 次之後會作 N 次長度 1 的小段 merge、\frac{N}{2} 次長度 2 的小段 merge、\frac{N}{4} 次長度 4 的小段 merge、…,每一種長度的 merge 都剛好用掉 O(N) 的時間。而總共會有 lgN 種長度,所以總耗時是 O(NlgN),單次平均耗時是 O(lgN),也就是 amortized O(lgN)。 50 | 51 | merge 的時候,最多會額外使用 \frac{N}{2} 格記憶體 (先把左小段複製到額外的記憶體,然後從左小段開始填入右小段與額外記憶體的 merge)。如果預期這個容器會持續長大,可以考慮讓額外的記憶體就是整個容器最右邊的延伸,爾後就漸漸成為存放新元素的空間不需要歸還了。如果想節省掉額外的記憶體,可以考慮換成時間複雜度多乘一個 O(lgN) 的 quick sort 或 heap sort、或找其他宣稱 inplace merge sort 的方法來代替,作為空間成本與時間成本之間的取捨。 52 | 53 | ### delete 54 | 55 | 如果不需要 delete 的話,上述的資料結構實作起來非常簡單,加進 delete 之後就會複雜不少,而使用情境倒是常有不需要 delete 的時候。 56 | 57 | delete 的實作,原則就是先標註要刪除的元素留著一個洞,等之後 merge 的範圍含括到它的時候再把這個洞移到 merge 範圍的最右邊 (就是整個 array 的最右邊) 並縮短容器的大小。如果 merge 時在某一層發生了移洞縮短,那麼這一輪就一定不會再往更上一層 merge。這個原則還算單純。 58 | 59 | 不過如果只是把要刪除的位置標註起來,而不巧遇到的操作順序會造成好多個洞連續排在一起沒有被 merge 清除,更不巧的是 query 最相近元素時 value 剛好落在這一串連續洞的範圍裡,那麼要去找到最接近的元素也就是連續洞的邊緣,就有可能會花到 O(N) 的時間。所以需要額外作一些註記,以便 query 落在連續洞的時候,可以很快知道岸邊在哪裡,並且這個註記的動作也不能太花時間,像是如果要在連續洞裡每個位置都去更新邊緣的距離會花到 O(N) 的時間也不可以。這個額外的註記方法會有一點複雜。 60 | 61 | 由於每一個小段的長度都是 2 的乘冪,所以 binary search 時會讀取的位置順序是固定的,依讀取的順序可以把每個小段分別看成一個結構固定的 binary search tree。既然是 tree,就可以在 subtree 的 root 註記整個 subtree 的共用資訊。然後我們再利用類似 tree node delete 的手法,讓「洞」優先出現在 leave 的位置。也就是如果想刪除的是一個還有 children 的 internal node,那麼就去找一個 leave (left subtree 的 right-most leave 或 right subtree 的 left-most leave,如果找到的 right-most/left-most 的另一側還有 children 的話,再從這個 subtree 裡找出 right-most/left-most 來取代自己) 搬家覆蓋掉原本要刪除的 internal node,然後把「洞」放在被搬走的 leave 的位置。這樣子,選定好「洞」的位置的時候,這個位置以下的整個 subtree 都是已經被清空了的。所以當我們標註一個元素是已刪除的洞,那就表示這個元素的位置以下整個 subtree 都是空的。這個過程和一般的 binary tree delete 一樣,是 O(height) = O(lgN) 步可以完成,也就是成功 delete 一個元素最多增加 O(lgN) 步,合算一開始 query 出這個待刪元素的 O(lg^2N) 總耗時還是 O(lg^2N)。 62 | 63 | query 的時候如果遇到被清空的 subtree,就返回它的 ancestor 由下往上層層找非空的 left sibling 或 right sibling (看是要找比 value 小的最近值或比 value 大的最近值) 裡的 right-most 元素 (right sibling 找 left-most 元素)。找 left-most / right-most 的時候,先看想要的方向的 subtree 如果非空,就往那個 subtree 走,不然另一個 subtree 一定是非空的 (不然它們的 parent 應該會標註整個 subtree 都是空的),那就往這個非空的 subtree fallback。這個走訪的步驟一共是 binary search 碰到清空的 subtree 是 O(lgN) 步,往回爬 ancestor 找非空的 sibling subtree 要 O(lgN) 步,爬 left/right-most leave 也是 O(lgN) 步。query 的時間複雜度和沒有 delete 功能的時候一樣。 64 | 65 | delete 實際實作起來,還有一些細節要處理,沒有像上面描述的抽象概念這麼順利。query 的 binary search 方式,如果想讓平均比較次數少一點,query 輸入的 value 只會和 array 裡的元素比較一次,就會決定要往左或往右找,例如說 value < 元素i,搜尋範圍就改為 [0, i-1);否則搜尋範圍改為 [i, N),也就是不會多作一次比較來確認 元素i 是不是剛好就是輸入的 value。這樣的搜尋方式所對應的 binary search tree,其搜尋結果一定不會停在 internal node,一定都會走到 leave node 為止,而 internal node 的 value 就是 right subtree 的 left-most leave node value。以前面 insert 5 之後的例子來看,只作一次小於比較的 binary search tree 是這樣: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1 放在最左上當 root 的意思,是因為我們對路徑上每一個 node 都只作一次小於比較,所以最開始我們需要先確定要尋找的 value 不會比整個容器所有的東西還小。最下面虛線部分是 tree 的 leave,也就是 query 的終點。但它們其實都是曾經經過的 internal node,如果直接在這些位置標記刪除留洞的話,等於是把對應的 internal node 以下整個 subtree 都砍掉了。所以選出要刪除的 leave 之後,要從它們對應的 internal node 出發,找出替代的 children leave,並且要避免選到自己 (也就是 right subtree 的 left-most leave)。 72 | 73 | 這樣留洞的標記方式,每個位置只需要一個 value,比一個 bit 還少。就是如果各元素的值域有任何一個不會用到的值,就可以拿它來表示這個位置是洞,不需要額外的空間。而如果元素的值域所有的值都會使用到的話,那可能還是需要耗用一個 bit 來標記。如果使用了值域裡用不到的值來標記洞,query 和 insert merge 的時候,大小的比較要記得對這個標記用的值作特殊處理,它不能參與正常的大小比較。 74 | 75 | 這一個標記方式可以維持 query 最近值的效率,但是要找出 value 是第幾大就不夠用了,因為我們需要知道 query 到 leave 的路徑上,路徑的左邊總共有幾個洞。如果要讓此一 query 的效能也維持住,修改的方式是讓每一個 internal node 記錄自己 subtree 裡總共有幾個洞 (或是有幾個實體值,這兩個值互補可以換算)。每一個小段更新這個資訊的耗時是 O(lgN),使用時也是 O(lgN),不過空間會多用不少,每一個元素都需要搭配一個可以存得下長度的格子。 76 | 77 | 184 | 185 | 186 | 187 | 190 | -------------------------------------------------------------------------------- /2022.2.6-a-way-to-cut-indian-jujube.html: -------------------------------------------------------------------------------- 1 | 2 | 一個切棗子的方法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CindyLinz
2022.2.6

一個切棗子的方法

20 | 21 |

最近想到的切棗子方法,不太需要用力也不傷刀子:

22 | 23 |
    24 |
  • 先沿子午線切成8份 (6份應該也可以)
  • 25 |
  • 再沿赤道切一圈
  • 26 |
  • 最療癒的是最後一步,捏住南北半球轉開,就像開寶箱一樣
  • 27 |
28 | 29 |

過程圖

30 | 31 |

然後寶寶就會拿切好的棗子,研究誰跟誰原本是連在一起的,玩立體拼圖組裝回去

32 |
home
53 | -------------------------------------------------------------------------------- /2022.2.6-a-way-to-cut-indian-jujube.md: -------------------------------------------------------------------------------- 1 | # 一個切棗子的方法 2 | 3 | 最近想到的切棗子方法,不太需要用力也不傷刀子: 4 | 5 | + 先沿子午線切成8份 (6份應該也可以) 6 | + 再沿赤道切一圈 7 | + 最療癒的是最後一步,捏住南北半球轉開,就像開寶箱一樣 8 | 9 | ![過程圖](2022.2.6-a-way-to-cut-indian-jujube.png) 10 | 11 | 然後寶寶就會拿切好的棗子,研究誰跟誰原本是連在一起的,玩立體拼圖組裝回去 12 | -------------------------------------------------------------------------------- /2022.2.6-a-way-to-cut-indian-jujube.png: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CindyLinz/Article/68ebc3ecd91cc325ed51b348acf2bcd558c0c4c8/2022.2.6-a-way-to-cut-indian-jujube.png -------------------------------------------------------------------------------- /LICENSE: -------------------------------------------------------------------------------- 1 | The MIT License (MIT) 2 | 3 | Copyright (c) 2013 Cindy Wang 4 | 5 | Permission is hereby granted, free of charge, to any person obtaining a copy of 6 | this software and associated documentation files (the "Software"), to deal in 7 | the Software without restriction, 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the rights to 8 | use, copy, modify, merge, publish, distribute, sublicense, and/or sell copies of 9 | the Software, and to permit persons to whom the Software is furnished to do so, 10 | subject to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11 | 12 | The above copyright notice and this permission notice shall be included in all 13 | copies or substantial portions of the Software. 14 | 15 | THE SOFTWARE IS PROVIDED "AS IS", WITHOUT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16 | IMPLIE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FITNESS 17 |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AND NONINFRINGEMENT. IN NO EVENT SHALL THE AUTHORS OR 18 | COPYRIGHT HOLDERS BE LIABLE FOR ANY CLAIM, DAMAGES OR OTHER LIABILITY, WHETHER 19 | IN AN ACTION OF CONTRACT, TORT OR OTHERWISE, ARISING FROM, OUT OF OR IN 20 | CONNECTION WITH THE SOFTWARE OR THE USE OR OTHER DEALINGS IN THE SOFTWARE. 21 | -------------------------------------------------------------------------------- /README.md: -------------------------------------------------------------------------------- 1 | Article 2 | ======= 3 | 4 | [My articles](https://cindylinz.github.io/Article/) 5 | 6 | -------------------------------------------------------------------------------- /index.html: -------------------------------------------------------------------------------- 1 | 2 | CindyLinz 的文章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9 |
home
66 | -------------------------------------------------------------------------------- /index.md: -------------------------------------------------------------------------------- 1 | ## CindyLinz 的文章.. 2 | 3 | + [2022.2.6 - 一個切棗子的方法](2022.2.6-a-way-to-cut-indian-jujube.html) 4 | + [2022.2.4 - 用一個陣列實作的動態排序容器](2022.2.4-sorted-array.html) 5 | + [2022.1.31 - 民主法治也難以處理中國農村抓女人關鎖起來生小孩的問題](2022.1.31-democracy-cant-help-the-women.html) 6 | + [2022.1.18 - 完整接種疫苗的傳染機會也不低](2022.1.18-full-vaccined-isnt-perfect.html) 7 | + [2022.1.14 - 低消定在一杯飲料的可能原因](2022.1.14-why-one-drink-minimum.html) 8 | + [2021.12.26 - 石尚博物館參觀筆記](2021.12.26-shishang-visit-note.html) 9 | + [2021.11.23 - 養一個孩子很累,那就養兩個!](2021.11.23-tired-of-taking-care-of-one-children-then-take-two.html) 10 | + [2021.11.6 - 減少看中立客觀的介紹](2021.11.6-avoid-neutral.html) 11 | + [2020.3.23 - 傷害人民溝通法](2020.3.23-talk-to-people-by-hurt.html) 12 | + [2020.2.20 - 隱藏手機 (android) Youtube premium 背景播放時的小畫面](2020.2.20-hide-youtube-premium-small-window.html) 13 | + [2018.11.21 - 投票的宗教意義的心理機制](2018.11.23-the-psychology-effect-of-the-religional-meaning-of-voting.html) 14 | + [2018.11.21 - 投票的宗教意義](2018.11.21-the-religional-meaning-of-voting.html) 15 | + [2018.7.5 - 不用防水材料的防漏水天花板裝潢設計](2018.7.5-roof-design-for-leaking-water.html) 16 | + [2018.1.27 - 鑫蒂大帝系列 - 低於基本工資的合法工作](2018.1.27-legal-low-paid-job.html) 17 | + [2018.1.19 - 邏輯閘與群論素材黑白圖卡](2018.1.19-logic-gate-mono-card.html) 18 | + [2018.1.12 - 鑫蒂大帝系列 - 合法的超時工作](2018.1.12-legal-overclocked-work.html) 19 | + [2017.12.5 - 壞老闆逍遙法「內」之道](2017.12.5-legal-bad-boss.html) 20 | + [2017.10.11 - 蝦皮啟示的出逃人民幣的方法](2017.10.11-a-way-for-rmb-escaping-inspired-by-shopee.html) 21 | + [2016.4.17 - 台灣人的兩個考驗](2016.4.17-TwoChallengesForTaiwanese.html) 22 | + [2016.1.7 - 身為一個中國人,可以如何反對不認同的政策](2016.1.7-HowToRejectPolicyAsAChinese.html) 23 | + [2014.4.6 - 過半數的民代 = 過半數的民意? -- 膨脹的權力槓桿](2014.4.6-MajorityOfConcillorsAndMajorityOfPublicOpinion.html) 24 | + [2013.10.30 - 邪惡 Google 的 OHA (Open Handset Alliance)](2013.10.30-EvilGoogleOHA.html) 25 | -------------------------------------------------------------------------------- /me.jpg: --------------------------------------------------------------------------------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CindyLinz/Article/68ebc3ecd91cc325ed51b348acf2bcd558c0c4c8/me.jpg -------------------------------------------------------------------------------- /publish.pl: -------------------------------------------------------------------------------- 1 | #!/usr/bin/env perl 2 | 3 | use strict; 4 | use warnings; 5 | 6 | use Text::Markdown qw(markdown); 7 | use IO::All; 8 | 9 | my $frame_html = <<'.'; 10 | 11 | <!-- TITLE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8 |
home
49 | . 50 | 51 | my %out; 52 | 53 | my $index_md < io('index.md'); 54 | my $index_html = markdown($index_md); 55 | 56 | $out{index} = $frame_html 57 | =~ s//$index_html/r 58 | =~ s//CindyLinz 的文章/gr 59 | =~ s//CindyLinz 的文章/r 60 | =~ s##https://cindylinz.github.io/Article/#r 61 | =~ s###r; 62 | 63 | while( $index_md =~ /\[[^][]*\]\(([^()]*)\.html\)/g ) { 64 | my $name = $1; 65 | my($date_cap) = $name =~ /(\d+\.\d+\.\d+)/; 66 | my $article_md < io("$name.md"); 67 | my($title, $description) = $article_md =~ /^#\s*(\S.*?)[ \t]*\n\s*(?:\s*>[^\n]*\n\s*)*(\S.*?)\n\n/ms; 68 | $description =~ s/\n/ /g; 69 | $description =~ s/\[([^][]*)\]\([^()]*\)/$1/g; 70 | $out{$name} = $frame_html 71 | =~ s//markdown($article_md)/re 72 | =~ s//$title/gr 73 | =~ s//$description/r 74 | =~ s##
CindyLinz
$date_cap
#r 75 | =~ s##https://cindylinz.github.io/Article/$name.html#r 76 | =~ s##
    #r; 77 | } 78 | 79 | while( my($name, $html) = each %out ) { 80 | print "generate $name.html\n"; 81 | io("$name.html") < $html; 82 | } 83 | -------------------------------------------------------------------------------- /style.css: -------------------------------------------------------------------------------- 1 | body { 2 | font-size: 100%; 3 | line-height: 1.6; 4 |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Segoe UI", Arial, freesans, sans-serif, "Apple Color Emoji", "Segoe UI Emoji", "Segoe UI Symbol"; 5 | } 6 | 7 | h1 { 8 | border-bottom: 0.0625em solid #eee; 9 | font-size: 2.25em; 10 | padding-bottom: 0.3em; 11 | line-height: 1.2; 12 | margin-top: 1em; 13 | margin-bottom: 0.5em; 14 | } 15 | h2 { 16 | border-bottom: 0.0625px solid #eee; 17 | font-size: 1.75em; 18 | padding-bottom: 0.3em; 19 | line-height: 1.225; 20 | margin-top: 1em; 21 | margin-bottom: 0.5em; 22 | } 23 | 24 | blockquote { 25 | border-left: 4px solid #ddd; 26 | color: #777; 27 | padding: 0 1em; 28 | margin: 0; 29 | } 30 | 31 | img { 32 | max-width: 100%; 33 | } 34 | 35 | .author { 36 | font-style: italic; 37 | margin-bottom: -1.5em; 38 | } 39 | .author img { 40 | vertical-align: middle; 41 | border-radius: 50%; 42 | float: left; 43 | margin-right: 0.5em; 44 | } 45 | 46 | .content { 47 | clear: both; 48 | } 49 | 50 | .frame { 51 | max-width: 980px; 52 | border: 0.0625em solid #ddd; 53 | border-radius: 0.6875em; 54 | padding: 0.5em 0.5em 1em 0.5em; 55 | margin-left: auto; 56 | margin-right: auto; 57 | } 58 | 59 | .footer { 60 | margin-top: .6em; 61 | margin-left: auto; 62 | margin-right: auto; 63 | max-width: 980px; 64 | } 65 | 66 | a { 67 | color: #4078c0; 68 | text-decoration: none; 69 | } 70 | 71 | ul { 72 | padding: 0em; 73 | padding-left: 1.5em; 74 | margin: 0em; 75 | list-style: georgian; 76 | } 77 | 78 | ul#index-list { 79 | padding: 0em; 80 | margin: 0em; 81 | list-style: none; 82 | } 83 | 84 | pre { 85 | background-color: #f7f7f7; 86 | border-radius: 0.1875em; 87 | font-size: 85%; 88 | line-height: 1.45; 89 | padding: 1em; 90 | overflow: auto; 91 | } 92 | 93 | p { 94 | text-align: justify; 95 | } 96 | 97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768px) { 98 | body { 99 | padding: 2em; 100 | } 101 | 102 | .author { 103 | float: right; 104 | font-style: italic; 105 | position: relative; 106 | top: -1em; 107 | margin-bottom: 0em; 108 | } 109 | .author div { 110 | float: right; 111 | text-align: right; 112 | } 113 | 114 | .frame { 115 | padding-left: 2.8125em; 116 | padding-right: 2.8125em; 117 | } 118 | 119 | ul#index-list { 120 | list-style: georgian; 121 | margin-left: 1.5em; 122 | } 123 | 124 | .footer { 125 | display: flex; 126 | justify-content: space-between; 127 | } 128 | } 129 | 130 | @media (prefers-color-scheme: dark) { 131 | body { 132 | color: white; 133 | background-color: #000; 134 | } 135 | 136 | .frame { 137 | background-color: #2b2a33; 138 | border-color: #9694a7; 139 | } 140 | 141 | blockquote { 142 | color: #9694a7; 143 | } 144 | 145 | a { 146 | color: #78a0d2; 147 | } 148 | 149 | h1, h2 { 150 | border-bottom-color: #9694a7; 151 | } 152 | } 153 | --------------------------------------------------------------------------------